首页 理论教育 冬至习俗:盐城民众滋补食品庆祝,吃南瓜祭祖

冬至习俗:盐城民众滋补食品庆祝,吃南瓜祭祖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冬至被列为令节。鉴于历史沿革和民众“冬至大如年”的心理影响,辛亥革命后为顺应民心,曾一度将冬至日定为“冬节”。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冬至节,旧俗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从大冬这天起,叫“进九”。盐城大冬前一天叫小冬,祭祀祖先。老盐城人之所以在过冬时吃南瓜,源自一个传说。腌渍肉、鱼、鸡、鸭及各种蔬菜,准备过年。旧时,大冬大似年。

冬至习俗:盐城民众滋补食品庆祝,吃南瓜祭祖

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旧时,大冬大似年。

1.冬至节的演变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周朝,就有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记载,又因为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在周朝,冬至日便有“天子三公九卿迎岁”之盛典。先民们把“冬至”视为一年之岁首,在《周礼》中定下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的祭祀仪式。

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元旦和冬至分开,才开始有过“冬节”。汉代,冬至被列为令节。在冬至前后,从皇帝到百官都停止办公,全部休假来庆贺这个节日。《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19]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唐宋时代,冬至与“岁首”并重,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20]

明清时代,冬至皆袭古俗,有“肥冬瘦年”之说,冬至日祭祀之风大盛。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21]的记载。鉴于历史沿革和民众“冬至大如年”的心理影响,辛亥革命后为顺应民心,曾一度将冬至日定为“冬节”。

2.冬至节的传说

北方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都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以后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恰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乡亲们服食后,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的习俗。因这天正值冬至节,所以后来人们都在冬至时吃这像耳朵似的扁食——饺子,并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流传于世。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还有吃狗肉的习俗。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www.xing528.com)

3.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冬至节习俗主要有拜师和赠鞋袜等。冬至这天是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的日子,据说,此日,学生穿新衣,携酒脯,各赴业拜师。冬至节,旧俗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22]曹植《冬至献袜颂表》中亦有“亚岁迎祥,履长纳庆”[23]句子。赠鞋袜则是因为这天日影最长,所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另有资料认为“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此说可能是对“舅姑”一词望文生义而致,古汉语中的“舅姑”指的是公婆,而非后世理解的舅姑亲属。当然,不管是赠尊长还是赠孩童,都是一种感怀生命的美好习俗。送给男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市购买,形式紧跟时代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子串门,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由于冬至既是一个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处于季节转换时期。从大冬这天起,叫“进九”。冬天三个月分为十个九,农谚云:“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插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对于大冬这一天的天气,一般人都会很留神。本地有“晴冬烂年”之说,如果冬至天气晴朗,则昭示过年肯定是个阴天,不是下雪就是有雨,所以人们最怕的就是“暖冬”。他们认为,天气该冷不冷不是好兆头,不但对田野里的庄稼不利,容易旺长,难保来年丰产丰收,而且对人和牲畜也很不利。

盐城大冬前一天叫小冬,祭祀祖先。大冬这天早晨日出之前,家家都要喝南瓜汤,一般人家还会用赤豆和南瓜共煮,以汤代粥。也有的人家,常以南瓜和面粉相和做南瓜饼。老盐城人之所以在过冬时吃南瓜,源自一个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范公堤西有对姓相的老夫妻,平时爱种南瓜,而且南瓜长得又大又好。每年秋天,老夫妻都要收藏一屋子的南瓜。他们把南瓜当宝贝,可别人并不当回事。有一年灾荒,饥饿的人们想起了相爹爹的南瓜,老夫妻毫不吝惜,救了不少人的性命。由于这一天正好是冬至,于是冬至吃南瓜的风俗就这么沿袭了下来。女儿出嫁后回家探亲,这天晚上必要返回夫家。腌渍肉、鱼、鸡、鸭及各种蔬菜,准备过年。九人相约宴饮小聚,从数九中的一九至九九,各做东道主一次,叫作消寒会。画素梅一枝,花瓣共为81枚,每天染一枚花瓣的颜色,花瓣染尽而九九出,则春色已深,称为九九消寒图。旧时,大冬大似年。

如今虽然冬至节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丰富的节日内涵依然世代传承。现盐城西乡仍有冬至当天日出之前,喝南瓜汤、吃南瓜饼的风俗,还有人家会用赤豆和南瓜煮粥吃,或者食用以蔬菜为馅的“菜茧子”。

4.冬至节的养生

传统中医学认为,冬至时节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而脚掌与上呼吸道黏膜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足部着了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毛细血管的收缩,导致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潜伏在鼻咽部的病菌、病毒乘虚而入,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等症状。足部的保暖方法很多,除了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平时还要注意多活动脚步,如跑步、竞走、散步等。“睡前烫烫脚,胜似吃补药。”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烫一烫脚,既能御寒又能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脚的营养供给,保持皮肤柔软,清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同时,热水也能刺激大脑皮层,有利于促进睡眠。此外,如果将所泡洗的热水,改为中草药甘草、芫花煎洗,可防止冻疮;用白果树叶煎洗,可防止小儿腹泻;用浮萍、麻黄煎洗,有利于水肿的消退。

冬至时节要勤晒被褥。勤晒被褥有很多好处。首先,可避免潮湿。其次,被褥上的细菌微生物在人体分泌的汗水及油脂中极易繁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杀死各种细菌和微生物。再次,经日光曝晒后的被褥更加蓬松、柔软。冬季,人在睡眠期间因肌体抵抗力和对寒冷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很容易患感冒、中风等症状,穿上睡衣则能预防疾病,保护身体健康。

冬至时节,应多吃蔬菜,适当吃些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甲鱼、羊肉、木耳坚果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