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地理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地理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我国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2006年5月20日,已经将二十四节气作为民族项目,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地理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地理运动”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中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又密切相关,如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夏季到冬季白昼逐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正午人影变长,我国南北方楼房间距的差异等。这些现象的变化均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平时教学中涉及较多。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老祖宗传承的节气也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但在平日教学中,教师对此部分涉及较少,从而导致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关注度不够。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在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天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因此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关系密切,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机结合。我国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2006年5月20日,已经将二十四节气作为民族项目,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都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造成的,这些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高一阶段,笔者进行如下尝试。

“地理运动与二十四节气”融合教学过程设计

1.结合图5-1,请学生观看太阳直射点的动画视频

图5-1地球公转示意图

2.运用描点法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曲线(www.xing528.com)

首先,学生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维度位置,然后将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连线,即可得到一个回归年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曲线。图5-2为学生绘制后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图5-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

二分二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四个重要节气,可将剩余的二十个节气也绘制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中,并将大致的日期标注在图中的相应位置。那么,学生自然要思考:根据二分二至日的具体时间推算剩余二十个节气的时间,并将其落实到图中。

图5-3 二十四节气时间

经过试验,高一大部分学生能够绘制图5-3。可见,在高一阶段也能将两部分知识有机融合,学生学习兴趣也很浓厚。相信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日后再提到二十四节气时,即使记不清各个节气的具体时间,也能通过二分二至日的时间进行相关推算,从而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