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十四节气:历史沿革与传承

二十四节气:历史沿革与传承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界的物候现象密切相关。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分类,完整归纳七十二物候现象的是《逸周书·时训解》。它的价值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提炼出了七十二候,按照五天一“候”的顺序排列,使二十四节气与物候之间的联系更加规范和细致。明代学者黄道周所编写的《月令明义》,列出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中所属的物候现象,内容全面而生动。

二十四节气:历史沿革与传承

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界的物候现象密切相关。每个节气都有典型的物候现象。物候是大自然语言动物植物长期以来适应自然温度条件,而产生周期性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规律。

关于“候”,《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大论》中说:“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就是说,五天为一“候”,每个节气又分成三“候”,六个节气合成一季,四季合为一年。这样的划分,对于研究天、地、人的细微变化,提供了具体的标志性物象。

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分类,完整归纳七十二物候现象的是《逸周书·时训解》。但是,七十二物候,根本不是《时训解》的发明,它的内容分散记载在《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礼记·月令》等之中。

对于《逸周书·时训解》,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1223年—1296年)在《困学纪闻》卷五《礼仪》中,做了详细的考证,他认为作于西汉晚期刘歆之后,属于伪托之作。虽然是“伪托”,但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它的价值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提炼出了七十二候,按照五天一“候”的顺序排列,使二十四节气与物候之间的联系更加规范和细致。其二,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编排二十四节气,对于农耕社会的百姓,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但是,它与根据天象、历法制定的科学的二十四节气,存在很大的差距,使人产生“立春”是“第一节气”的误解。当今的网络中,许多人都是这样表述的。可以知道,误解非常严重。

对物候现象记载较早的是《大戴礼记·夏小正》,比如“正月”就有“启蛰”“雁北乡”“雉”等,总共记载了80多种物候现象。北魏张龙祥、李业兴等编撰的国家历法“正光历”(520年),正式编入了七十二候的内容,历代农书、历书、史书大都沿袭了这个传统,成为顺应自然规律,安排农事、实施政令的国家规定。但是也有五种对物候的错误记载,从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开始,影响了2000多年,需要加以纠正。

明代学者黄道周(1585年—1646年)所编写的《月令明义》,列出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中所属的物候现象,内容全面而生动。(www.xing528.com)

冬至”的三“候”: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第一候,“蚯蚓结”。蚯蚓是冬眠动物。《吕氏春秋·仲冬纪》东汉高诱注中说:“蚯蚓,虫也。结,纡(yū)也。”意思是说,蚯蚓弯曲缠绕在一起,结成块状,蜷缩在土里度过冬天。

第二候,“麋(mí)角解”。麋,指麋鹿,俗称四不像,这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现在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古人认为,麋和鹿相似而不同种,鹿是山居之兽,属阳;麋是水泽之兽,属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麋,鹿属。冬至解其角。”这种动物很奇特,每年12月,雄性麋鹿就要脱角一次。《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日至而麋角解。”高诱注中说:“日冬至,麋角解。日夏至,鹿角解。”《淮南子·地形训》中说:“麋鹿故六月而生。”就是说,麋鹿孕育六个月才能出生。

第三候,“水泉动”。意思是说,深埋于地底的水泉,由于阳气引发,开始流动。《周书》中说:“冬至后十五日,水泉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