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与传承

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与传承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淮南子》中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研制成功,它的名称、顺序和理论依据,与今天的完全相同。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实践性。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人民生活中,有的已经变成了固定的习俗和节日。二十四节气的创立,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先人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学水平。《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不断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与传承

二十四节气完整、科学的总结,第一次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斗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淮南子》中用北斗斗柄的旋转来确定季节,构成了一个天象、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月、农事、物候、气象、干支、音律、方位等的完整体系,成为2000多年来我国历代朝廷施政、农事、祭祀、渔猎、实施刑法军事活动等各种大事的主要依据,也成为道家天道观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内容。

《淮南子》中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研制成功,它的名称、顺序和理论依据,与今天的完全相同。它是我国古代先民认识自然规律的一次重大飞跃,是驾驭自然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智慧结晶。《淮南子》记载的二十四节气,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具有结构化的知识特征,涉及范围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表明季节的。如二“至”、二“分”、四“立”,就是一年中四季的准确划分。

冬至、夏至,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两个节气。

一年之中,太阳在正北方,日影最长,这时正好是冬天,天气又最冷,就取名为“冬至”。

一年之中,太阳在正南方,日影最短,这时正值夏季,天气又最热,就取名为“夏至”。

冬至和夏至,太阳到达黄经270°和90°。

春分秋分,这两天昼夜时间平分,古代又称为“日夜分”。太阳到达黄经0°和180°。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开始的意思。四“立”,就是四季的开始。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自包含6个节气。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表示温度变化的有大暑、小暑、大寒小寒。反映降雨、降雪量的时间和强度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表明气温逐渐下降及水汽特点的有白露寒露霜降等。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物候是大自然语言动物植物长期以来适应大自然温度条件而产生周期性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规律,被称为物候。它是古代先人对自然季节变化现象的深刻认识,并掌握时间规律,服务于农耕生产。二十四节气中有反映物候的,例如小满芒种,表明农作物的成熟、种植、收获情况。惊蛰、清明,反映动物活动及植物的情况等。

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实践性。它的创立,对于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依循节气变化规律、发展农业生产、保障人民生存健康、顺应自然法则、保护生态环境、和谐“天人”关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人民生活中,有的已经变成了固定的习俗和节日。比如衍生出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的。(www.xing528.com)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转换顺序,把二十四节气编成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不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的创立,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先人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学水平。对于这样精妙的科学安排,不光是当时的域外各国望尘莫及,就是2000年后的外国人也极为叹服。而西欧到如今还只使用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没有二十四节气。所以英国著名气象学家萧伯纳曾提出,要让英国使用二十四节气。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法研究和农学著作的编撰,都受到二十四节气的重要影响。

二十四节气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被编入国家历法体系,至今已经运行了2124年。二十四节气不光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还流行于东亚、南亚各国,至今仍然被各国民间所采用。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上,正式通过决议,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名录”)。《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不断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