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特点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还可以将这些地区文化细分为不同层次的地域亚文化,其丰富性可想而知,这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类别丰富的特点。中国文化得益于农耕经济的滋养而成长,最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尽管中国文化存在多样性,但是农耕文化始终是中国文化的最主要类型,这是中国文化千年延续始终不变的一个显著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特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与中国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差异性直接相关。比如,按我国地形地貌及气候差异区分的文化类型,有河谷型文化、草原型文化、高原型文化、海洋型文化等,这些文化类型各有其特点,代表着我国地域文化类型的多样性特征。这些不同的文化类别,以地理环境差异为特征,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并最终形成不同区域人们在衣、食、住、用、行等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显著差别。如果再从地理环境更小范围区域出发,则可以把中国地理区域环境所涉及的、带有明显地方区域个性差异的文化现象,细分为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等等。实际上还可以将这些地区文化细分为不同层次的地域亚文化,其丰富性可想而知,这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类别丰富的特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与独立

中国传统文化生长发育在一个四周封闭的地理环境中,这种封闭性的地理环境,容易造成与外界的地理隔绝,以及与外界交流与沟通的不畅,这影响并形成了我国古代农耕民族的一大特点——重乡土观念,自给自足,知足常乐,去外界探险和开拓的诉求不高,从而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闭性和独立性特征。诚如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中国文化不仅孤立,而且亦比较特殊,这里面有些可从地理背景上来说明。”这种封闭性主要表现为文化的传播障碍和输入障碍,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恰恰因为与外部世界处于封闭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并由此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展现出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个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与连续性(www.xing528.com)

中国文化孕生并成长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但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并不会始终停留在一个封闭的孤立空间,而是不断地在与其他文明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实现创新与发展。中国文化的形成也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在对待外来文化时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持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心态,有力促进了人类文明间的交往与交流如自秦汉以来早期中国人就开始探索与外界间的文化交流,开启了辉煌的古代陆路丝绸之路,掀开了中西文明交往的序幕,架起了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外来文明开始大量涌入中国本土,并被有选择性地吸收,从而成为中国文化得以形成的丰富养料,这是中国文化兼容性与开放性的体现,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生命力较强、连续不断的特点与世界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相比较,其他文明皆已中断,已成为历史记忆,唯独中国文化几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连续传承未曾中断显示出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

(四)中国文化凸现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显著特征

中国经济文化类型具有多样性特点,但农耕经济始终是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主导类型,尤其是中国文化在中原内地的形成板块,就是典型的东方农耕文明。中国文化得益于农耕经济的滋养而成长,最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尽管中国文化存在多样性,但是农耕文化始终是中国文化的最主要类型,这是中国文化千年延续始终不变的一个显著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