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挖掘地理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地理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义不容辞。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深刻理解地理教材的内涵,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内容,在合适的地理知识点中引入合适的传统文化,显得非常重要。同时,重视对乡土地理内容的挖掘,以更好地实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一)地理教材中的直接内容地理新课程标准在高中阶段课程内容与要求中,有许多具体的内容与要求,是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素材。

挖掘地理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义不容辞。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地理教材则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媒介。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深刻理解地理教材的内涵,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内容,在合适的地理知识点中引入合适的传统文化,显得非常重要。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实施的载体,地理教材系统由地理课文、地理图像、地理活动三部分组成。地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内容和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借助恰当的地理知识点引出相应的传统文化;地理教师通过分析和整理地理课文、地理图表和地理活动,深入分析地理知识系统里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想,活化和延伸地理教材,找出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知识点和文化点的对接和呼应,讲究因果关系的承接,自然而流畅。同时,重视对乡土地理内容的挖掘,以更好地实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高中地理虽然不像初中地理具备丰富的传统教育素材,但地理教育者在头脑和心中始终有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意识,通过挖掘地理教材,巧妙设计,便能在地理教材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隐含的传统文化,为学生讲授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传统文化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也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

(一)地理教材中的直接内容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高中阶段课程内容与要求中,有许多具体的内容与要求,是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地球上的水”中的海洋资源、海洋权益的保护;“人口的变化”中的人口、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空间的变化内容,能够让学生获得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四观”教育,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便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如辽阔的疆土、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又能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少、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环境问题等突出的国情劣势,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强大的责任心。

具体而言,在学习中国疆域、行政区划和人口民族,以及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内容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对祖国前途的高度关心和坚定信念,养成为祖国人民甘愿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在讲解中国的土地资源时,多补充一些关于中国资源的有关材料和当前土地资源的现状,便可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了解后备资源储备不足的现状,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因此,挖掘地理教材中隐含的民族文化,向学生传授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基本情况,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穿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又能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譬如,学习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爱好,这些都渗透着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这些内容都来自教材,挖掘于教材,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好内容。因此,深入挖掘地理课程的内容,在合适的地理知识点中引入合适的传统文化,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在执教《黄土高原——区域地理复习》时,通过渗透传统文化以及黄土高原人地之间关系的演变,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黄土高原——区域地理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位置结合材料分析黄土高原(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2.通过渗透传统文化以及黄土高原人地之间关系的演变,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设计背景】

在今年我市组织的赴枣庄“送教支教”活动中,笔者被抽调,需要选送一节观摩课,于是笔者报送了《黄土高原》这个课题。区域范围自己拟定,内容取材是基于现有人教版高中和初中地理的基础上,结合航拍中国纪录片和《国家地理》部分内容进行整合。《黄土高原》的设计探讨了高二区域地理复习的一种模式。

【设计思路】

首先,了解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背景,如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并加以适当拓展(如地貌的演化过程);其次,需要学生了解在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地貌不断变化的基础上人们是怎样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形成了哪些特有的地理文化?区域地理发展中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如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地协调?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过程】

表4-1 课程引入

一、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地貌演化(见表4-2)

表4-2 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地貌演化

续 表

续 表

(www.xing528.com)

续 表

二、自然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见表4-3)

表4-3 自然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续 表

续 表

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见表4-4)

表4-4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续 表

续 表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体。课题从黄土高原的位置剖析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背景,脆弱的地理背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环境的演变,教学中从衣食住行艺术几个方面渗透当地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且有趣,既符合课程标准,又有深化和拓展,最后通过今天黄土高原青山绿水的景象和飞速的经济发展,让学生回味无穷,告诉人们人地关系是相互的,思考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需要人们尊重自然,符合自然规律。

本节课深受各位专家和与会教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教学设计从“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为高二区域地理复习课提供了一种模式。

(二)地理教材中的间接内容

利用《地理景观》光盘实施文化教育,《地理景观》光盘教材包含许多自然与人文景观图片和视频资料。自然景观图片中有宇宙、地形、河湖、天气、植被、动物、灾害等;人文景观有旅游、城市、乡村、能源、交通、农业、工业、环保等,教师应充分发掘其中的教育内容,如针对宇宙、灾害、城市、人口、环保等图片,在教学中有机整合和摘编,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资料,使学生逐步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形象与直观。

(三)努力挖掘知识元素,精选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上的伟大成就中,有些内容在地理教材中显而易见。诸如,夏历中十九年七闰法比古希腊天文学家默冬发现这个周期早160多年;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我国古代有关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论述等。教师教授这些内容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其中,有些内容地理教师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关于地壳运动“沧海桑田”之变。以前常常由珠穆朗玛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进一步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引入:沈括于公元1074年到河北西路(约在今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北部地区)边防去察访时路过太行山麓,发现“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便实现了渗透之功效。

另外,利用古代地理知识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要注意精选相关内容。例如,关于教材中的地图知识,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显著的成就,但是在教学时要有选择地介入。关于经纬度制图,清朝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最早采用经纬度制图法测绘的地图;道光年间,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采用经纬度制图法编绘的世界地图集。该图集在地图投影的选择上与现代地图中根据区域位置和轮廓选择投影基本吻合,地图符号的设计与现代地图也有类似之处,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比例尺,堪称“中国制图学史上一部关于世界地图集方面的开创性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