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县民间祭祖习俗:周代用尸祭祖,宁县用图影祭祖

宁县民间祭祖习俗:周代用尸祭祖,宁县用图影祭祖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尸和图影宁县民间尊祖敬宗气氛十分浓厚,尤其突出的是表现在祭祖上。唯一不同的是周代祭逝世先祖用尸,宁县则用图影。尸,就是穿戴死者衣帽扮演死者形象,代替死者神灵受祭的活人。人扮神尸的现象在上古社会应是普遍现象,现今藏族及西南少数民族习俗中尚有其影迹。元杂剧《赵氏孤儿》中有程婴绘赵盾一家被害人图形的情节,说明在元代,我国宗庙中画列祖列宗图影的现象已很普遍,故尔才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宁县民间祭祖习俗:周代用尸祭祖,宁县用图影祭祖

第八节 尸和图影

宁县民间尊祖敬宗气氛十分浓厚,尤其突出的是表现在祭祖上。祭祖时,祠堂正面墙上悬挂列祖列宗图影,香案上排列祖宗神主,案头的一角摆放着全族家谱。图影是一块大白巾上绘制的列祖列宗形象,上书列祖名讳。神主是一个先祖由一块木片或硬纸片做成的牌位。家谱上记载已逝和在世的全族人的姓名、婚配、排行。祭奠时由族长或年纪或辈分最高的长者率族人主祭。子孙们睹先祖形象思先祖其人,由衷地表达哀思之情。祭祀完毕翻看家谱,知自己之所出,昭辈份之远近,登记新增人口。家族大的则分房头祭奠,始祖由长门或族长保管、祭祀,遇大祭祀时,则合而祭之。这种祭祀形式与周代公室、大宗、小宗的礼制相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周代祭逝世先祖用尸,宁县则用图影。

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复》。”尸,就是穿戴死者衣帽扮演死者形象,代替死者神灵受祭的活人。《仪礼·士虞礼第十四》:“祝迎尸”。郑玄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郑注说明了立尸之规矩的本意。尸是作为孝子的祖先来对待的,一般人不能随便充任。充当尸的人,只能是死者的臣下或晚辈。《公羊传·宣公八年》何休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18]一般平民死了,由其孙扮演尸,大概是祖父易与孙子亲近,无严父之礼。宁县有句俗语“爷爷孙子老弟兄”,可能是因孙可扮爷尸的缘故吧,——孙子能扮爷爷尸象,自然可以兄弟相称了。

人扮死者形象,代死者受祭,其历史远比以图影供祭早。早期祭神文化中有由巫扮神尸的现象。《诗经·大雅·生民》记载周始祖弃初生时说姜嫄“履帝武敏歆”,闻一多先生解释说,弃之母践帝脚印而怀弃,实际上是跟着扮演神尸者而舞,在跳舞中两心相悦,遂相携于幽隐处野合而有孕。弃之母姜嫄羞于言人,故托言践帝之脚印而孕。这应是人扮神尸的早期记载。人扮神尸的现象在上古社会应是普遍现象,现今藏族及西南少数民族习俗中尚有其影迹。人扮神尸、人尸的目的,都是为了再现神、祖,让人睹形而思神、思人,引发在世之人的敬重之情。

人扮人尸的现象结束于何时已不可考。人扮死者,在天子诸侯尚可说得过去,老臣扮死者对天子的晚辈而言,扶孤辅主,情通理顺。以爷孙互替,却有点不伦不类。在礼教甚严的封建社会里,死者是父母,而子扮爷尸坐堂上,让子之父跪拜之,总让人觉得别扭,后世废弃应在情理中。(www.xing528.com)

西周宣王时无img78鼎铭曰:“佳九月既望甲戌,王各于周庙,述于图室。img79徒南仲右无img80入门,立中廷。”厉王时器善夫山鼎铭曰:“佳卅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王在周,各图室,南宫乎入右善夫山入门,立中廷,北向,王乎史img81册命山。”曲英杰先生说:“‘大室’指‘大庙之室’”“其‘图室’,当即‘大室’,因其内有先公图像,故又称‘图室。’”[19]据国家文物局主编的《陕西文物地图集概述》介绍:“秦都咸阳两组宫殿基础出土了大量壁画残块”。如果是人物壁画,也应是早期图影的表现。在汉代墓葬中,出现了在布帛上画死者生前形象的帛画,如马王堆汉墓,说明绘画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人扮尸毕竟不方便,说不定在战国秦汉时祭神、祭死者便由画像(即图影)代替了人尸。南北朝时,我国绘画技术已相当成熟,已出土的大量砖石墓葬壁画,有些便绘有死者生前的生活场面。在十六国及北魏时,佛教中的雕塑佛像已十分精美。唐宋时期绘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雕塑佛道神像之风更甚,这间接为祭祖时的图影存在提供了证明。元杂剧《赵氏孤儿》中有程婴绘赵盾一家被害人图形的情节,说明在元代,我国宗庙中画列祖列宗图影的现象已很普遍,故尔才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宁县能见到的最早的宗祖图影,是良平乡傅家村汉义阳侯傅介子后裔在明代所绘先祖图影。在一块约1.5米×2米的大白布上,画着自始祖傅介子及其后世傅玄等数代人的形象。每逢祭祖,即在祠堂里悬挂,供后人瞻仰。祭毕,则由专人妥为保管。

人之出皆有祖,尊祖敬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与国史有异曲同工之效。中国上古历史就是靠家族记录而留传下来,才使得中华文明渊远而丰富多彩。现代摄影摄像技术出现,父母去世,人们祭奠时以遗像代替图影,并把死者生前生活及办丧事过程录像保存,使后人对其音容笑貌看得更为真切,这应该说是古时以人尸、图影祭祖的发展和进步。

现在一些家族已在图影家谱里贴上先祖照片,使古老的尊祖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