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峥嵘南北朝:旷世英杰韦怀文,六朝第一人才

峥嵘南北朝:旷世英杰韦怀文,六朝第一人才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韦睿到任后,及时采取措施,清理尸体,抚恤百姓,生活很快恢复正常。502年,萧衍掌权后,将韦睿召至朝廷,担任大理寺卿。从此,年过花甲的韦睿再度活力四射,展现出其胜人一筹的才华、气度与品质。此为韦睿指挥的第一次南北交战。是年,为了解除北患,梁武帝主动出击,诏令韦睿都督众军北伐。韦睿到来后,晓以大义,亲自劝和,及时化解了内部矛盾。

峥嵘南北朝:旷世英杰韦怀文,六朝第一人才

出身三秦大户人家的他,二十几岁便出任南朝萧齐的地方太守。虽然偏居一隅,地位不高,但他胸怀天下,明察时势。萧齐后期的东昏侯永元年间(499—500年),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军崔慧景相继起事,京师震荡。面对来势汹汹的陈显达,他却轻蔑地指出,陈将军虽是老将和旧臣,但难成气候,“非命世才”;而崔慧景虽然深谙世事,但也懦弱无能,“懦而不武”。在他心中,能成大事的“天下真人”,只有雍州刺史萧衍。

最终,他主动投靠萧衍,辅助萧衍成就萧梁帝业,成为萧衍麾下的股肱之臣。

他身体羸弱,不擅骑射,战场上乘坐白木小车,手执白角如意,谈笑之间令敌手不寒而栗,北魏大将元英、杨大眼等均为其手下败将。正是在他的指挥下,南朝在与北魏的历次交战中终于取得“南朝未有之大捷”,北魏畏之如虎,称他为“韦虎”。

在身居高位后,他依然生活如昨,一生廉洁,家无余财。

他就是被明代硕儒杨慎誉为“六朝人才之冠”的韦睿,韦怀文。

韦睿(442—520年),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韦氏为三秦(三辅)大姓,其远祖韦孟为西汉初年著名诗人,而韦孟的曾孙韦贤则是西汉孝宣帝时的丞相。祖父韦玄受到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青睐,父亲韦祖归曾任宁远将军长史,而伯父韦祖征则在刘宋王朝末年被授予光禄勋。

出身于大户人家,韦睿少时即以孝道出名。年幼时,伯父韦祖征就对他寄予厚望,曾当面夸奖说:“你的文才可能稍差,但论为国效力,成就功业,将来我们家族谁也比不上你。”他曾跟随任梁州刺史的表兄一同赴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为官。梁州当时富甲一方,当官者大多贪赃枉法,而年轻的韦睿则以廉洁闻名遐迩。南朝刘宋永光元年(465年),二十四岁的他被雍州刺史袁抃看重,被召至雍州任主簿(幕僚)。但袁抃不久即反叛朝廷,韦睿预测到袁抃的败局,主动请求离职,最终免于灾祸。后来,他又先后担任齐兴郡太守、雍州别驾(刺史佐官)、右军将军等职位。南齐末年,朝廷变乱多端,为避时乱,他又主动请求回故乡任职,担任上庸(时属梁州)太守。

从韦睿的早期为官经历来看,虽然其职务不高,但他能够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局变化,进退自如,足见其智谋与气度。

但这仅仅是辉煌的开始,他真正的黄金时代开启于南梁武帝时期。

南齐东昏侯永元年间,陈显达、崔慧景为了自保,相继起兵反叛,屡屡以重兵逼近京师建康,天下不安。当时有人分不清形势,就向韦睿请教,韦睿则明确指出,胜利的一方必在朝廷,而朝廷取胜的关键则在于雍州刺史萧衍领衔的西台军。于是,他主动派遣两个儿子前去联络萧衍,并主动向萧衍献计献策,萧衍赞誉他说:“前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我的大事可成了!”

萧衍率主力进军京师时,委任韦睿为江夏郡太守,管理郢州(今湖北省江陵县)事务,让其帮助打理后方。当时的郢州城在抗拒萧衍的战斗中伤亡惨重,加之瘟疫而死的十之七八,死尸堆满房屋,活人只能睡在塞满死尸的床上面。韦睿到任后,及时采取措施,清理尸体,抚恤百姓,生活很快恢复正常。

502年,萧衍掌权后,将韦睿召至朝廷,担任大理寺卿。萧衍建梁称帝后,韦睿则被任命为廷尉,封“子”爵(梁都子),食邑三百户。此后又改任其为豫州刺史,而豫州首府寿春当时具有重要军事战略地位,又与北魏接壤,可见梁武帝萧衍对韦睿的器重与信赖。

从此,年过花甲的韦睿再度活力四射,展现出其胜人一筹的才华、气度与品质。尤其在接连进行的三次对魏战争中,更为突出地彰显出其过人之处。

就在韦睿出任豫州刺史的第二年(504年),北魏宣武帝便派兵来袭,韦睿统帅州兵,轻松将其击退。此为韦睿指挥的第一次南北交战。

第二次发生在次年的天监四年即505年。是年,为了解除北患,梁武帝主动出击,诏令韦睿都督众军北伐。初战,韦睿派遣属下长史王超宗和梁郡太守冯道根从侧翼进攻合肥以东的小岘城,但未能取胜,于是他亲自出阵,前往征伐。当时,他正带领少数人马在魏军城防栅栏外巡视敌情,突然遭遇数百魏军。对方本来正在为战事布阵,见到梁军,急急赶来冲杀。危急之时,诸将都劝韦睿说:“我们现在都是轻装前来,让我们回去戴上盔甲再战不迟。”韦睿却厉声喝道:“战争已经来临,岂有后退之理?何况魏军城中现有重兵两千多人把守,一旦关闭城门,我们就难以攻破。而我们面对的这几百人一定是城中的精兵强将,只要把他们击溃,此小岘城就会不攻自破!”见大家还是有些犹豫,韦睿立刻拿出朝廷赐予的节杖,高声令道:“我这东西可不是用来装饰的,韦睿的法令不可违犯!”

在韦睿的催发下,他们挥兵出击,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魏军很快便被击溃,韦睿乘胜加紧进军,次日便攻克了小岘城,合肥也失去了屏障,韦睿于是趁势直驱合肥。

作为北魏的前沿阵地,合肥城墙坚固,在韦睿来袭之前,南梁右军司马胡景略曾久攻不下。除了合肥的防守坚固外,另一个原因便是胡景略与前军赵祖悦关系不睦。胡景略曾因此而咬破牙关,血流满嘴。韦睿到来后,晓以大义,亲自劝和,及时化解了内部矛盾。

为了争取战争主动,韦睿身体力行,亲自前往合肥周边查看山川形势,根据当地地貌特征,研究决定实施筑堰水攻策略。于是,很快在淝水上筑成高堰,引水贯通,运来战船,并在岸边筑城守卫。但就在堰成水通之际,魏军闻讯来袭,守将王怀静不敌,被魏军攻陷。魏军还乘胜直接杀到韦睿所在的大堤下。军监潘灵佑劝韦睿退回巢湖,诸将也请求及时退走。韦睿发怒说:“军败将死,有进无退!”于是命令取来他的伞扇旗帜等仪仗,横立于大堤之下,绝无退却之可能。在他强有力的阻击下,魏军被迫败退,梁军乘机继续加固堤垒。

而在魏军方面,为确保合肥安全,他们在战前即已在东西分筑两个小城,夹合肥而立。在深入研判形势后,韦睿决定先拔除这两座小城,便挥兵进攻。就在即将攻破小城之际,北魏援军杨灵胤率兵五万杀到。南梁众人害怕抵挡不住,请求主将韦睿向朝廷奏请增兵。韦睿却说:“眼下贼兵已到城下,现在求救怎么来得及?何况我们的救兵来了,敌方也会增兵。有道是‘军队制胜在于齐心协力而不在于多少’,让我们合力冲杀吧!”于是带领众人直接迎击杨灵胤所部,很快便将其击败,军心也因此得以稳定。(www.xing528.com)

紧接着,韦睿又下令建造了几乎与合肥城墙一样高的战舰,四面进攻魏军。他本来身体羸弱,不善骑马,仅单身乘坐木板小车,厉声督军前驱,所向披靡。而合肥城外的堰水正满,梁军的攻城器具早已备足,即使救兵来援,也无济于事。城中魏军见此情景,知道已无生路,“相与悲哭”。魏军守将杜元伦亲自登上城墙督战,但很快中箭而亡,“牢不可摧”的合肥城顷刻间便被攻破。

合肥之战,梁军俘虏魏军万余人,“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所缴获的战利品,韦睿分毫不取,全部赏赐给有功将士。

合肥攻克后,梁武帝萧衍非常高兴。兴奋之余,准备再令韦睿乘胜北进,匆忙诏令韦睿进驻合肥附近的东陵,而东陵距离北魏的甓城仅有二十来里。但考虑到整个南北局势,短时间不宜全面开展,于是就在将要会战之际,梁武帝萧衍又下诏让众军班师。接到诏令后,韦睿不敢怠慢,立刻后撤。但考虑到南梁军离魏军太近,担心被尾随袭击,韦睿于是下令拥有辎重的重兵改为前队,而他本人则轻车殿后。魏军远远看见正在缓缓后撤的梁军,但慑于韦睿的威名,却不敢逼近,眼睁睁看其完整无损地退回。

从此,韦睿便把豫州州治迁至合肥。

合肥失陷后,北魏宣武帝元恪不甘心失败,于次年即506年(北魏宣武帝正始三年,南梁武帝天监五年),派遣宗室大将、中山王元英统兵百万南下伐梁,钟离大战遂起。

元英一行浩浩荡荡直取北徐州,将北徐州刺史昌义之牢牢围困于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梁武帝急令征北将军曹景宗督军二十万人马前去救援。战争刚一开始,曹景宗屯兵于钟离附近淮河中的道人洲上,将士们为了争功,不听朝廷号令,擅自出击,死伤甚多。梁武帝闻知,立刻诏令豫州刺史韦睿进京,亲自赐予韦睿龙环御刀,“但有不听号令者,可用此刀斩之”,授予韦睿战事决断权。

韦睿领命后,即刻赶赴前线。一路上,无论山涧峡谷,深渊大泽,均涉险急进。众人劝他说:“魏军号称百万,我们势单,一旦遭遇不可设想,最好还是慢些行军啊!”韦睿却大声开导道:“钟离现在危急,城中百姓正急得挖洞居住、背门板打水,我们驾车疾行还怕来不及,怎么能够慢行呢?”在他的带领下,不到十天便与曹景宗会合。韦睿还连夜挖掘长壕,把河洲截成城防,天不亮便又建成营寨。

中山王元英怎么也想象不到南梁援军如此神速,他不禁大惊失色,以棍击地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这样神速!”

曹景宗可是位偏执而又傲慢的将军,但他对颇有名望又淡泊名利的韦睿却非常尊重,梁武帝也曾对他劝诫说:“韦睿将军可是你们家乡的人望啊,你要好好尊重他。”再加上,韦睿此行还怀揣象征皇权的“龙环御刀”,曹景宗也便愈加尊重,这就为战争取胜赢得合力。梁武帝得知两位主将意见统一,也放心说道:“二将和睦,一定能打胜仗!”

曹景宗在韦睿到后,信心倍增。为了鼓舞士气,他令人潜水进入城中,帮助加固城防。城内得知援军到来,也增斗志。而在魏军那边,元英遣著名悍将杨大眼率万余骑兵,前去攻击韦睿援军,一时间所向披靡。韦睿下令将战车连接成阵,但被杨大眼军包围。韦睿亲自上阵指挥,汇聚两千余强弩手集中发射,洞穿魏军铠甲,杀伤甚多,而主将杨大眼也被击中右肩,被迫撤退。次日清晨,元英率大军来战,韦睿则不慌不忙,坐着白木小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作战。魏军人多势众,箭如雨下。韦睿的儿子韦黯劝父亲下城躲避,但他高立城头,指挥若定。梁军稍有懈怠,韦睿即厉声呵斥,梁军无不以一当百,誓死抵抗。

韦睿在督战的同时,令人大造战舰,水陆并进,又用火攻,最终魏军大败,死伤十余万人,被俘请降者也近十万,元英则脱身逃走。

是役,韦睿缴获的物资堆积如山。被困许久的北徐州刺史昌义之悲喜交加,顾不上回答韦睿派来报捷的信使,只是反复大喊道:“又活了!又活了!”

这次大战,是北魏与南朝宋齐梁历次交战中,南方取得的第一次真正的完胜。梁武帝亲自前来犒师,晋升韦睿为“侯”爵,增封七百户,擢授通直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此后,韦睿又先后被授予右卫将军、平北将军、护军将军,出任南郡太守、江州刺史、丹阳尹、雍州刺史等,成为梁武帝可以倚仗的忠实大将。

尽管他功勋卓著,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低调平和,廉洁如初。战场上,士兵没有安排好,他从不先住,吃饭也总在人后;生活中,对待下属和朋友,他从不吝啬,即使与其意见相左者,比如年轻时曾劝阻他起兵的老乡阴双光,他也从不计较,而对待自己和亲属则特别严格,一生廉洁,到老时仍家无余财。

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七十九岁高龄的韦睿将军在家中安然病故。临终前,他要求家人要薄葬,“敛以时服”。梁武帝得知其死讯后,当天即亲临吊唁,“临哭甚恸”,并追赠他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严”。

宋元之际的著名史学家胡三省对韦睿的评价是:“梁之将帅,韦睿一人而已。”而杨慎则认为:“六朝人才,韦叡(睿)为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