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阳节重要习俗:祭祖、长寿、赏菊

重阳节重要习俗:祭祖、长寿、赏菊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前文所述的远古时期秋季丰收祭祀的习俗。据三国时曹丕的《九日与钟徭书》可知重阳节宴饮之习古来有之。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赏菊的习俗形成于唐宋时期。“菊华酒”也就是菊花酒,由此可知当时重阳节饮菊花酒已是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重要习俗:祭祖、长寿、赏菊

重阳节民俗主题是祈福、辟邪、避疫、求康等,表现了人们对自然、对神明的崇敬和感恩。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发展,重阳节的习俗也在逐渐形成并演变,最终确定了下来。在许多的诗歌中,诗人们都写到了重阳节登高、宴饮、佩茱萸等等习俗。在《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云令人长寿。”而在《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载了“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月冈等处宴聚。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诸禅寺各有斋会,惟开宝寺、仁王寺有狮子会。诸僧皆坐狮子上,作法事讲说,游人最盛”的北宋重阳节盛况

一、祭祖

重阳节是我国四大祭祖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有“三月小清明,重九大清明”之说。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前文所述的远古时期秋季丰收祭祀的习俗。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是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受“家天下”和“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祭祀天地的权力由最高统治者独享,并且每年都会举行祭天大典,而民间主要以祭祀祖先、灶神为主。重阳祭祀祖先一般是同族人相约来到祖先的坟茔去举行祭祖仪式。由于祖先坟茔大多在郊外或者山野,重阳祭祖也可以看作是一场秋游。祭祀灶神则主要是在人们的家中举行,祈求灶神保佑全家平安。除此祭祖和祭灶神之外,还有祭祀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炎黄二帝的活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祭祀炎黄二帝的活动一度中断,但是黄帝陵所在地陕西黄陵县已在1988年恢复了中断多年的黄帝祭祀活动,炎帝陵所在地湖南炎陵县也于1993年恢复了祭祀炎帝的活动。正是这些祭祀活动,使中华儿女可以缅怀先祖、展望未来,在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里,汲取继往开来的勇气和精神支柱。

二、登高与宴饮

(一)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指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登高山、高楼或高台。这一习俗在许多的古诗之中都能够得到体现。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归来问得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唐·张谔《九日宴》)等。古人登高一般有如下几个目的:

1.辟邪

在古代,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为了躲避“浊气”,也就是邪气,人们选择登高,去接触清气。在关于重阳节的一些传说中,如汝南桓景、重阳公主和骊山传说等,很多都写到了九月九日瘟疫蔓延、洪水来袭等,而刚好是因为登高,使一些人避开了这些祸事,也便有了登高辟邪避祸的说法。

2.祈福

登高祈福是由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天地山川的崇拜而来的。《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而登临高处,人们就能与神灵更加接近,更容易得到神灵的庇护和福佑。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结伴登高,亲近神灵,向神灵祈福,以求健康长寿

3.辞青

重阳时的秋游称为“辞青”,与清明节时的踏青相对应。清明时节正是万物萌生、生机勃勃之时,人们通过踏青来“迎青”;而重阳时节正是万物凋零,百草开始枯黄之时,人们又举行了相应的“辞青”仪式。

4.赏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耕种技术、医疗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登高最初的辟邪消灾的活动逐渐变成了一项娱乐活动。云淡天长、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秋色怡人,登高赏秋景成了重阳登高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宴饮

重阳节的大型宴饮活动,是由先秦时期的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据三国曹丕的《九日与钟徭书》可知重阳节宴饮之习古来有之。《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晋书·孟嘉传》中记载的“孟嘉落帽”的典故,就是发生在重阳节,孟嘉参加龙山宴饮之时。唐代诗人王勃在其诗作《九日登高》中写道“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就是写诗人在重阳节时登高,并与朋友们宴饮的情景。只不过此时诗人的心情并不是愉悦的,反而乐景之中顿生哀情,与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异曲同工。

三、菊花与茱萸

(一)菊花

重阳之时,已是深秋,百花凋零,恰菊花于此时开得正盛,花期正与节日相合。在晋代文人陶渊明一生爱菊、惜菊,以菊花自喻,菊花也因此从他那里借得一场东风,成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元素。菊花在重阳节,既是观赏之物,又是装饰之物,还能融入人们的饮食之中。

1.赏菊花

菊花秋季里盛开,是秋天的一道独特风景,赏菊也是人们经常做的一件雅事。重阳赏菊的习俗形成于唐宋时期。农家小院里栽种的家菊有人欣赏,在山间怒放的野菊也有人欣赏。而根据《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北宋时期已有专门种植的赏菊,于重阳节时供人们观赏。

2.簪菊花

菊花在古人眼中是吉祥花,雅号“延寿客”,簪菊即将菊花簪于发髻之上以求延年益寿、辟邪消灾。唐代杜牧有一首诗《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就是写的重阳登高、簪菊的行为。簪菊又称“簪黄”,体现了古人的情趣。(www.xing528.com)

3.食菊花

据《西京杂记》载称“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菊华酒”也就是菊花酒,由此可知当时重阳节饮菊花酒已是重阳节习俗。而人们饮菊花酒的目的,同样也是求健康长寿。除了菊花酒之外,人们还制作菊花糕食用。

(二)茱萸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茱萸雅号“辟邪翁”,颜色鲜艳、香味浓烈,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1.佩茱萸

《续齐谐记》中所写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就是用茱萸制作成香囊(布袋),系在手臂上。茱萸香囊香气馥郁、沁人心脾,人们也认为其有预防疾病、辟邪去灾的功能。

2.插茱萸

除前面多次提到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写了“遍插茱萸”的风俗外,早在西晋时期,就有了插茱萸的风俗记载。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中记载“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说明西晋时期就有了插茱萸的习俗,而其目的则是“避除恶气”“御初寒”。

3.食茱萸

同菊花一样,茱萸也被人们用来制作茱萸酒,在重阳节饮用,以求辟邪消灾。南宋吴自牧在其所著《梦梁录》中写道“日月梭飞,转盼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除了茱萸酒以外,还有用茱萸制汤饼(面条)、饼、馍和佐料食用的。

4.赏茱萸

茱萸同菊花一样,也具有观赏的价值。杜甫在《九日蓝田崔氏庄》中写道:“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此时诗人年事已高,头发稀疏,无法像年轻人那样插茱萸,只能边饮酒边欣赏茱萸。这种看茱萸的习俗,先是流行于老年人之间,到后来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看茱萸的风俗,直到明清时期,这种习俗都还在传承着。

四、重阳糕

重阳糕,又名花糕,是一种传统的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糕”与“高”谐音,重阳食糕有求“步步高升”之意。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就记载有刘禹锡重阳节时同人食糕,想用“糕”字来做诗,却因“五经”遍寻不得“糕”字,只得作罢的故事。这也就是后来“刘郎题糕”的典故。《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载了重阳糕品种繁多,多用粉面制作,中间掺入各种果实,糕上插剪彩小旗,可以当作礼品送与他人。清朝杨静亭《都门杂咏·花糕》中写道:“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引用了“刘郎题糕”的典故,描绘了清朝重阳节时人们做糕食糕的场景。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重阳糕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漫长的历史中被一代一代传承着,成了中国人“舌尖上的节日”中的一员。

关于重阳糕的来源有两个不同的说法:其一是《南齐书》卷九上说,南朝宋武帝刘裕称帝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台骑马射箭,给战士发放一种糕点作为干粮,刘裕登上大位之后,便规定每年九月初九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在那天发放作为干粮的糕点便成了重阳糕。

其二则是流传于陕西附近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五、敬老

重阳节本就有求健康长寿的风俗,而健康长寿也正是人们对于老年人的最佳祝福。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有:“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诗人虽然已经年老但依旧拥有少年情怀,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又何尝不是每一位认认真真地过重阳节的老人的人生态度呢?虽然年岁已高,但是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也从未退减。

六、其他

除了以上习俗外,由于地域的不同,重阳节在一些地区还有其他的特色习俗,如放纸鸢、做重阳粽、喝萝卜汤等。其主题也大致不变,多为辟邪、祈福等,也是体现了人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态度。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彩的节日习俗,承载了人们深厚的精神寄托。重阳节习俗中蕴含的文化,是值得人们去思考、去感悟、去传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