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与纪念活动探索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与纪念活动探索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人们或佩戴于臂,或把茱萸制成香囊携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②一些地方的群众也会在重阳节祭扫祖墓,纪念先人。小组内交流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与纪念活动探索

课程内容:

认识传统节日重阳节,知道为何要尊敬老人。

学情分析:

1.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

2.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课程设计理念: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自然应当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感恩教育从感受长辈的养育之恩开始,从小让孩子对老人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做个有孝心的好孩子。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长大后才会爱他人、爱祖国。

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其寓意。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4.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课程评价实施:

制定评价标准、方法等,制作评价表,准备小红花作奖品。

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出示节日名称)

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做不同的事情,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的传说,老师也找到一些相关资料,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2.重阳节的来历、传说

(1)重阳节的来历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数字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为阳数中最大的,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亩地,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为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决定前去拜访……

听完故事,你体会到桓景有什么样的品质?你有什么收获?桓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www.xing528.com)

想一想,从传说故事中你了解到哪几种流传下来的重阳节习俗?

3.重阳节的习俗

桓景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传说故事中的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的习俗也流传下来,不过这些习俗还有不同的说法。(出示课件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也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登高作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其目的有——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阳糕。在登高之后,人们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江南的百姓还会做出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3)插茱萸辟邪的习俗。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气味辛烈。人们常插茱萸辟邪,护佑全家平安。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人们或佩戴于臂,或把茱萸制成香囊携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5)你还知道哪些地方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各地还有独特的过节习俗。

①陕北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用荞面熬羊肉。吃过晚饭后,三三两两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时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②一些地方的群众也会在重阳节祭扫祖墓,纪念先人。

(6)小组内交流重阳节资料。

4.小组交流

分别说说自家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5.拓展延伸

分享绘本故事《爱心树》,引导孩子感受家人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爱。回忆与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现在我国把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6.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的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海洋中的一滴水,只有多读才能获取更多,收获更大。课下,同学们把这些传说讲给家长听一听,再搜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来读,我想你会为我们的民族而骄傲,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