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捏燕燕:沃土传统习俗

陕北捏燕燕:沃土传统习俗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区有捏燕燕的习俗,而西区部分地方无此俗。米脂无定河东一带城乡,盛传寒食节前家家户户有捏燕燕的传统习俗。传统的捏燕燕比较考究,事先备小剪子、梳子、黑糜子、红绿色素。捏燕燕顾名思义,一般依家中人口多少捏一只老燕背浮几只小燕,以示家庭和睦、人丁兴旺。捏燕燕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风尚,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赞美。

陕北捏燕燕:沃土传统习俗

米脂地处黄土高原,地域辽阔,民风淳朴,凡遇节日,皆享用特色美食来丰富人民群众饮食文化生活。无定河由北向南从米脂县境穿过,故东西两岸民风略异。东区有捏燕燕的习俗,而西区部分地方无此俗。

市场上出售的燕燕

相传晋国公子重耳落难时,曾得介子推辅佐,后来重耳位居国君,继后世所称晋文公,介子推与其母隐于绵山,不贪图荣华爵位,晋文公数次派人寻找,未能如愿,无奈放火烧山,欲逼其出山,介子推却与老母宁愿抱树烧身而至死不出。为纪念介子推人们便把这一天称为寒食节,顾名思义,不动烟火,不吃热食,民间佐以凉菜、摊黄,以示纪念,此俗至今在县境流传。

米脂无定河东一带城乡,盛传寒食节前家家户户有捏燕燕的传统习俗。逢时节,老婆婆大显身手,小孩子争抢玩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到寒食节这一天则分送亲朋挚友的孩子。这些用小麦面粉捏成的表现各种动植物形象的乡间作品,又叫“面花”。如同民间剪纸般浑朴逗人,情趣盎然,领略它优美生动的造型和细腻的制作技巧,不由得使人赞叹不已。然而米脂无定河西的部分村庄却无此俗,一河之隔,习俗各异,不解其由。(www.xing528.com)

传统的捏燕燕比较考究,事先备小剪子、梳子、黑糜子、红绿色素。面粉采用小麦细面,经发酵精心调和,形成硬面,不变形,任由摆弄,入锅蒸二十分钟后,出锅,点红绿花点,代表不同的寓意,以干红枣穿成串,晾干备食,可存数月不坏。其制作过程,说来简单,但也不易。制作者用一块和好的面团,凭丰富的想象捏成长条,用剪刀剪开,手拢成形,一端捏头另一端剪成燕尾,嘴的上方左右装上黑糜子作为眼睛,梳子齿压成羽毛,一只展翅凌空的沙燕呼之欲出。捏燕燕顾名思义,一般依家中人口多少捏一只老燕背浮几只小燕,以示家庭和睦、人丁兴旺。用同样的手法可以捏成逼真的仙桃、瑞草、顽皮可爱的小猴、天真无邪的小兔、潇洒飘逸的燕子、造型别致的蛇盘兔、活灵活现的小山羊、引颈高歌的大公鸡,等等。无不生机勃勃,惟妙惟肖。同时捏猪头到清明节作为上坟的祭品。

现在捏燕燕,青年人一般没有讲究,用蒸馍馍的面,给全家每人捏成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生肖。但鼠、龙则不捏,可能避讳这两种动物罢了。有的当天食之,有的成串存一段时间再吃,全无了历史信条或其他意念。因此,寒食节之后,当你走进米脂无定河东城乡居民家中,即可看到一串串挂在墙上、铁丝上的燕燕。这些面质的动植物造型,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那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又回来了,一年辛勤耕耘又开始了,更预示着五谷丰登、畜业兴旺的好年景。

捏燕燕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风尚,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赞美。正是这些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和土味十足的乡间面食作品,丰富了陕北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单一的文化生活元素平添了几分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