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人车马埋葬制度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秦人车马埋葬制度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用生土二层台、二层台的宽度近50厘米、高近180厘米等现象和关中地区周墓完全相同。此次发现为研究秦人车马埋葬制度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车马坑K32的发现将秦人车马埋葬制度的研究和秦人车制的研究推进到了春秋早期,是研究秦公车马埋藏非常直接的证据,对春秋早期秦人的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的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这种葬式和随葬习惯与秦人嬴姓宗族吻合,其身份当为秦人宗室成员。

秦人车马埋葬制度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1.在两座秦公大墓之间发现有厚达40—70厘米左右的踩踏面、柱洞证明大墓在修建时存在临时建筑的可能性,后经长期的人为活动形成了厚达几十厘米的的踩踏层。说明大墓之间曾经存在大量的人为活动,可能和这种长期不断的祭祀活动有关。发掘的两座马坑均被破坏,发掘点处有大量的马骨散落,推测这里曾经会有相当规模的成片的马坑。而这种马坑祭祀或殉葬的行为从殷商至周代一直传承下来。大量使用马坑祭祀与殉葬的行为应为商代贵族的传统,比如河南西北岗祭祀坑(商晚期)。秦人更加重视使用马来祭祀,比如秦襄公做西畴祭祀天帝少昊即用马做祭品。

2.M30从墓葬形制、随葬品摆放位置以及器物形态与原礼县西山坪遗址所发掘的所谓“西山遗址三期类型”相似。这是首次在西山坪遗址以外的地方发现的此类器物,可能整个西汉水上游地区都有这种器物分布,我们怀疑这是齐家文化受当地文化影响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待证实)。

3.M31年代为西周晚期,是迄今大堡子山遗址发掘的最早的秦文化遗存。其西南部的人祭坑为单人祭祀坑。这在秦墓发掘还是首次发现。而这种墓外单独的人祭现象正是从商人那里传承下来的,周人鲜有人祭。也从另一侧面证实秦人和商人的关系密切,秦族、秦文化是东来的。

4.M32为两周之际三鼎二簋的铜器墓。这是目前该遗址年代最早的秦人贵族墓地。所用生土二层台、二层台的宽度近50厘米、高近180厘米等现象和关中地区周墓完全相同。更重要的是其东侧的附葬车马坑。圆顶山贵族墓地发现的车马坑以及秦公墓附葬车马坑均已经被盗掘一空,这是我们研究秦人宗族车马埋葬制度极好的资料。(www.xing528.com)

5.车马坑K32为国内首次完整发掘的春秋早期秦人附葬车马坑,其墓主极有可能为秦人宗室,后世秦人车马埋葬应该是参照K32及同时期的车马埋葬方式进行的。此次发现为研究秦人车马埋葬制度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车马坑K32的发现将秦人车马埋葬制度的研究和秦人车制的研究推进到了春秋早期,是研究秦公车马埋藏非常直接的证据,对春秋早期秦人的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的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6.秦公大墓周边的中小型墓葬墓主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带有腰坑、殉狗等。这种葬式和随葬习惯与秦人嬴姓宗族吻合,其身份当为秦人宗室成员。一般大墓内存在殉葬,其周边很少再有殉葬现象(特别是宗室成员的殉葬),况且大墓周边的小型墓葬年代上也有早晚。结合商周时期一直盛行的“集中公墓制度”看,整个围绕秦公大墓周边的墓葬不应看成是秦公墓的陪葬墓,而应该将这一区域作为秦公嬴姓宗族的一处家族墓地看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