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直接接触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优化方案

直接接触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Keeling和Rohani强调了直接接触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动物—人”传播模型对公共卫生决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个人兽共患病传播模型的通用框架[7]。跨物种传播是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特征,涉及相关宿主的生态学特征,人群感染力取决于动物体内病毒或病原体的数量、人与动物的接触频率和每次接触的感染率,目前已有模型用于评估感染情况[8]。

直接接触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优化方案

Keeling和Rohani强调了直接接触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动物—人”传播模型对公共卫生决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个人兽共患病传播模型的通用框架[7]。跨物种传播是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特征,涉及相关宿主的生态学特征,人群感染力取决于动物体内病毒或病原体的数量、人与动物的接触频率和每次接触的感染率,目前已有模型用于评估感染情况[8]

1.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1990年后在蒙古出现暴发。研究人员通过建立布鲁菌病“牲畜—人”传播模型,从而开展针对大规模疫苗接种对预防人感染布鲁菌病的成本效益评估[9]。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牲畜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不仅对公共卫生有显著效益,而且在社会层面上将产生效益成本比约为3.1的经济效益[10]。(www.xing528.com)

2.狂犬病

在非洲地区开展狂犬病防治工作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开展大规模狗狂犬病疫苗接种和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成本比较。研究人员在乍得设计了“狗—人”狂犬病传播确定性模型[11],将狗大规模疫苗接种和人暴露预防处置措施参数放入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当狗大规模疫苗接种覆盖率至少达到70%时,人狂犬病有效繁殖数Re将接近1.01,表明人狂犬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研究人员还构建了狂犬病传播随机模型,更好地展现了狂犬病发病模式的自然特性。然而,基于随机过程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狂犬病也会发生消亡,这是由于模型随机效应导致的。因此,尽管确定性模型有不足之处,但将其用于干预措施的分析可以免受随机效应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