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设计与实践初次探索与优化方法

教学设计与实践初次探索与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次教学设计上,本着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的主旨,在课堂反馈纠错层面,加大了侧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互动交流的比重。(此时第1小组H同学举手示意,认为本题Z同学计算错误。结合教学设计中的学生纠错得分的环节设计,其教学设计的目的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充分融入课堂。

教学设计与实践初次探索与优化方法

首次进行“三三制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是在2015年,当时刚接触“三三制教学”,对课堂教学还是初次试水阶段,设计中还是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在之后几年的教学研讨、教学观摩后,自己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自己日常教学中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三三制”课堂学习脉络日渐清晰,在对本节课的设计时,自己思考的层面就不同了。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反馈与课堂纠错层面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不愿意相互交流,往往都是老师去点名抽查学生,这样的缺点是兼顾的面比较小,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而学生的纠错上也常常停留在表层,即知道自己做错了,然后改正解题过程及答案。

在本次教学设计上,本着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的主旨,在课堂反馈纠错层面,加大了侧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互动交流的比重。

(一) 采取不同积分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困生多发言,在小组积分环节,采取加分策略,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所获取的分值不同,从本节课来看,许多以往在课堂仅是观众的一些学生,也都积极举手发言,参加小组的讨论中,真正做到了大部分同学都参与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 增加纠错环节的学生得分

在以往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对出现的问题,往往由教师完成纠错,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的形成,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有意识地增加了学生纠错补充的环节,并记录得分。在本节课的实效来看,这一设计无疑增加了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不仅关注自己所在小组的学习讨论,还关注其他小组的成果,并作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将各小组串联起来了。

|课堂实录片段|

合作探究卡

三角形ABC各个顶点都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的格点上,请标出三点坐标,并计算△ABC的面积。

学生经历小组内讨论交流后,由第2小组的Z同学上台交流。

Z同学:过点AADBC,点A坐标为(1,3)点B坐标为(-3,-2)点C坐标为(3,-2),点D坐标为(1,-2)因此BC=5,AD=5,△ABC面积为12.5。(www.xing528.com)

(此时第1小组H同学举手示意,认为本题Z同学计算错误。)

H同学:BC长度应该为6,所以△ABC面积为15。

第4小组的L 同学补充:本题还可以采取将三角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这样点B坐标变为(-3,0)点C坐标变为(3,0),BC的长度就更加直观,点A的坐标为(1,5)点D的坐标为(1,0),AD=5,面积为15。

同组的M同学补充:还可以采取补的方法,把三角形补成矩形,再减去两个三角形。

第1小组B同学:本题还是采取第一种方法比较合理,但要注意是过A点做BC的垂线,因为BCx轴,BC的长度好求,但如果过点BAC垂线或者过点CAB的垂线,都不利于求线段长度。

从这里可以看到,小组交流汇报中,学生开始关注其他小组的计算结果,本题中交流的几位同学不仅是对他人错误的一种发现改正,还有自己的思考,更难得的是,通过交流,有学生尝试从他人的方法中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的课堂学习成效是喜人的。结合教学设计中的学生纠错得分的环节设计,其教学设计的目的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充分融入课堂。

本节课的设计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加大了学困生的得分比重,虽然提升了这一部分学生的回答积极性,但有些时候,这些学生仅仅是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表达出来,并没有自己的思考,这就造成了为了得分而回答,这些学生仅仅是一个传声筒的角色。

(二)小组间的纠错交流固然增加,但课堂的秩序显得难以把控,有些纠错,学生仅仅停留在找茬的层面,没有发现他人思考的过程,哪些过程,哪些思维方式是值得自己学习并未做进一步思考。

(三)整体课堂的小组回答略显凌乱,特别是在先行学习阶段,因为涉及的问题的难度较低,各小组均想得分,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纪律性差,学生容易忽视问题本身的价值。

(四)整节课是点的运动,但“运动”这一关键词的体现不够,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学习单上,没有一个直观的操作认识,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上应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