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花铭文器盖的出土及研究情况

青花铭文器盖的出土及研究情况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直以来,在韩国发现的明代青花瓷反复证明了15世纪的朝鲜已经开始同中国进行青花瓷贸易,而且这种贸易一直持续到清代。2010年后,在朝鲜时期的首都“汉城”地区中国青花瓷器的多次被发掘,出土的青花瓷数量已经渐渐增加到500多件(见表)。表1韩国出土明清青花瓷数量表续表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出土青花铭文器盖的第3层上面的第1、2层里出土了日本瓷器,输入时间大约从19世纪开始〔4〕。

青花铭文器盖的出土及研究情况

一直以来,在韩国发现的明代青花瓷反复证明了15世纪的朝鲜已经开始同中国进行青花瓷贸易,而且这种贸易一直持续到清代。2010年后,在朝鲜时期的首都“汉城”地区中国青花瓷器的多次被发掘,出土的青花瓷数量已经渐渐增加到500多件(见表)。如此多的发掘数量反映了明清青花瓷在朝鲜时代汉城地区极高的流行程度。

表1 韩国出土明清青花瓷数量表

续 表

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探讨明清时期青花瓷流入朝鲜的路线、贸易方式以及朝鲜人对青花瓷的消费倾向。

钟路位于韩国首都首尔的中心,即朝鲜王朝的王宫景福宫门口。钟路里面还有集市商业街、官厅机构以及鳞次栉比的两班贵族住宅地,其中清进12—16地区是位于景福宫入口的东南方向,紧邻宫入口的两条商业街(图1)。在该地区发现的中国瓷器总数达到82件,可知当时的朝鲜流入了中国青花瓷。而且在钟路12—16地区的NA地区第3层发现了一件特别的文物,就是123号出土的带“京都前门内棋盘街路东”铭文(图2)〔1〕的青花器盖。(www.xing528.com)

图1 [朝鲜]金正浩,首善全图,1840

图2 2556.青花铭文盖片

高1厘米,周缘部5.5厘米,底径4.2厘米
《钟路清进12~16地区遗址》,Hanwool文化财研究所,2013

出土青花器盖的文化层是大约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的〔2〕,而且伴出物也佐证了文化层的年代。这些伴出物中出现了用墨书来标记的瓷器,这些瓷器是朝鲜宫廷使用的,墨书标记经证实属于18世纪的特征〔3〕。出土青花铭文器盖的第3层上面的第1、2层里出土了日本瓷器,输入时间大约从19世纪开始〔4〕。其中部分瓷器底部的作坊记号,表明它们是在1870年到1920年之间,从日本肥前地区制造之后流通到朝鲜的带商业铭文的日本瓷器〔5〕。这是19世纪到20世纪间日本近代瓷业发达的有力证据。

因此,在钟路12—16地区的NA地区第3层123号出土的带“京都前门内棋盘街路东”铭文的制造年代应是从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