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体神功:昆虫的生命保护之道

护体神功:昆虫的生命保护之道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与健康;适用3~5岁儿童活动任务通过有关嗅觉、触觉的实验活动,让小朋友感受昆虫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有的昆虫用颜色或者身体形状融入环境,让敌人不易察觉。昆虫保护自己的本领是长期演化的结果。步骤2:全班分成数组,给他们5分钟找出你藏的“昆虫”,请他们仔细寻找,因为这些“昆虫”是有保护色的!

护体神功:昆虫的生命保护之道

生命与健康;适用3~5岁儿童

活动任务

通过有关嗅觉、触觉的实验活动,让小朋友感受昆虫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朋友寻找变色后藏起来的“毛根昆虫”,感受昆虫强大的自我保护本领——保护色。

活动目标

1.知道昆虫会利用各种方式保护自己。

2.知道一些昆虫的自我保护方法,如释放气味、体表带刺、分泌黏液、保护色等。

3.了解保护色是昆虫自我保护的一种办法。

核心概念

1.昆虫会采取释放气味、分泌黏液、带刺的背来赶走敌人,保护自己。

2.昆虫会模拟其他东西或者变色等隐藏起来,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醋、鬃刷、调好黏土的黏土杯、昆虫形状的毛根。

活动框架

教学步骤

Step1:昆虫如何保护自己?(5分钟)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昆虫如何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吃掉?

幼:喷毒液、放臭屁……

师:没错,昆虫有自我保护本能哦!有的昆虫用颜色或者身体形状融入环境,让敌人不易察觉。有的在受到威胁时发出有毒物质,让敌人觉得“啊!他们一点都不好吃”。许多颜色漂亮的昆虫有毒哦!它用颜色警告捕食者不要碰我!昆虫保护自己的本领是长期演化的结果。只要用心观察,例子有很多,如螳螂、竹节虫等,生活在绿叶丛中的种类通常为绿色,而生活在枝条上或枯草中的种类主要为土黄色或灰褐色。

Step2:昆虫的保护本能(15分钟)(www.xing528.com)

【实验】

步骤1:将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排成一排,另外一组站在其正对面。请第1组把眼睛闭上,不能偷看。

步骤2:请第2组小朋友将醋杯放在第1组的前方,让大家轮流闻,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步骤3:向小朋友解释,醋的味道很刺鼻。有的昆虫释放强烈的气味,叫侵犯者“滚开”。

步骤4:两组交换位置,请第2组小朋友闭上眼睛。

步骤5:请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伸出手,拿着鬃刷让他们轮流摸,感受刺刺的尖处。

步骤6: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摸到的是什么,向小朋友解释,“长有毛刺”会保护软软的昆虫不易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

步骤7:请两组小朋友再次交换,触摸装了调好黏土的黏土杯,并形容他们的感受。向小朋友解释,有的昆虫用一种黏的排泄液来赶走敌人,因为通常侵略者不喜欢黏黏的触感。

Step3:保护色——毛根实验(20分钟)

【实验】

步骤1:把毛根扭转成类似昆虫的形状,毛根的颜色最好与教室的颜色相似。在上课之前把这些“昆虫”放到教室内藏好(或叫小朋友闭上眼睛,不要偷看,老师现场藏“昆虫”)。

步骤2:全班分成数组,给他们5分钟找出你藏的“昆虫”,请他们仔细寻找,因为这些“昆虫”是有保护色的!找到后请他们把昆虫带给老师。

步骤3:数一数看每组找到多少同种颜色“昆虫”?问小朋友:哪一种最难找?为什么?向幼儿解释,自然界有许多保护色的例子,如蝉(知了)、枯叶蝶等。

活动建议

1.老师教小朋友闻液体时要用手轻扇,不要去触碰,更不要饮用液体。

2.鬃刷选取软毛的,不要太硬,以免戳疼小朋友。

3.黏土可改成淀粉浓稠液,以免小朋友误食。

图4—5—1 蝉和枯叶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