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声音与振动:儿童学习活动任务

探索声音与振动:儿童学习活动任务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质、运动与能量;适用3~5岁儿童活动任务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小朋友学习声音和振动的关系,探索自己说话以及生活中产生声音的原因。核心概念1.喉咙中声带的振动产生了说话的声音。图4—7—1吸管发声师:吹吸管时,吸管内空气柱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还有,当水管中空气柱振动和水管材料自身的振动正好同步时,就会共振出很响的声音。

探索声音与振动:儿童学习活动任务

物质、运动与能量;适用3~5岁儿童

活动任务

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小朋友学习声音和振动的关系,探索自己说话以及生活中产生声音的原因。

活动目标

1.知道说话声音来源于喉咙中声带的振动。

2.知道产生声音的前提是产生了振动。

3.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物品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4.培养对生活的好奇和热爱。

核心概念

1.喉咙中声带的振动产生了说话的声音。

2.只有产生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活动准备

气球、打气筒、水管、吸管、剪刀、音叉和敲音叉锤。

活动框架

活动过程

Step1:什么是声音(5分钟)

师: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声音是什么?

幼:说话……音乐……

师:对了,声音就是你们听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听到些什么呢?

幼:唱歌、鸟叫、汽车喇叭……

师:原来我们可以听到这么多声音。我们用什么听声音呢,手、脚、牙齿,还是脑袋呀?

幼:是耳朵……

师:对哦,是用耳朵听。听到声音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幼:听好听的歌、听妈妈在叫我、听老师说话……

师:大家说得对。我们要听父母的声音,要和别人沟通,也从声音中获得警觉,还有愉快……我们知道耳朵是听声音的,那么说话的声音从哪里来呢?

幼:用嘴巴!

师:嘴巴……我们来试试(教师只动嘴巴,不说话,不要发出声音)。

幼:老师,听不到,你没发出声音!

师:哦!那声音就不是动嘴巴发出的。想想,哪里发出的声音?

幼:喉咙……

师:很好。其实喉咙中有声带,声带帮我们制造出了声音,我们一起来试试!

【实验】

步骤1:让小朋友将手指头放在喉咙上。

步骤2:请小朋友“啊”几声。感受一下手指头的振动。

师:声带振动产生了声音。振动是来回往复运动(教师全身摇晃示范,让学生们模拟振动)。喉咙中有可以发出声音的声带,所以我们能说话。我们的声带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到了你的耳朵。

Step2:气球放气(5分钟)

师:说话是因为喉咙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发出声音?

幼:喇叭、电视、汽车……

师:这么多声音呀?大家闭上眼,听一听声音,猜一猜老师用什么发出声音。(老师将气球里的气放出,制造出放气的声音。)

幼:这个好像是……

师:呵,其实是气球。(老师拿出气球,再示范一次)原来气球也能发出声音,那它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小朋友自己试一试,注意观察!

【实验】

步骤1: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气球。

步骤2:老师用打气筒帮小朋友的气球打气。

步骤3:让小朋友捏住气球口,然后慢慢放气,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听到什么声音。

师:小朋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幼:听到了声音,看到了气球的口在跳动。

师:很好。那是振动,因而气球也会产生声音,所以,只要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

Step3:好玩的发声方式(10分钟)(www.xing528.com)

师:(拿出吸管)今天老师准备了一根吸管,让它来发出声音。如何让吸管发出声音呢?

幼:打、敲、吸、吹……

师:有很多方法。老师要吹给你们听。

【实验】

步骤1:先将吸管一端剪成三角尖的形状。

步骤2:用嘴含住三角尖的部分用力吹气。

步骤3:依次将吸管剪短,如图4—7—1,请小朋友听,声音是不是不一样?

图4—7—1 吸管发声

师:吹吸管时,吸管内空气柱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用同样的力气吹吸管,吸管越短,音调越高。这个实验研究了声音的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老师还带来了另一个好玩的东西,看看这是什么?(拿出水管)

幼:水管……

师:现在我们都是科学家,小朋友们来试试,如何让这根水管发出声音?看看哪一组发出声音的方法最多!

【实验】

步骤1:给每组发一根水管。

步骤2:请小朋友用不同的方式来制造声音,比赛哪一组的方法最多。

步骤3:最后,老师示范不同的发声方法,如在空中画圈、甩动水管等。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是什么让水管发出声音?(老师请小朋友把每个发出声音的实验总结一下。)原来,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还有,当水管中空气柱振动和水管材料自身的振动正好同步时,就会共振出很响的声音。

Step4:感受振动(20分钟)

师:我们知道振动会产生声音,那如何才能感受到振动呢?我们来做些实验试一试。

【实验】

步骤1:每组发一支音叉及一支敲音叉锤。

步骤2:让每个小朋友敲一下音叉,并摸一下音叉,感受到什么,跟大家分享。

步骤3:将音叉放在桌子边上再次敲打,听听又会发出什么声音。(注意:不要用力敲音叉。)

师:实验的过程中,小朋友感受到振动了吗?

幼:有,麻麻的感觉

师:对。我们通过手感受到振动。接着我们再来试试另一个实验,感受振动的效果。

图4—7—2 音叉震动发声

【实验】

步骤1:先准备一张锡纸,并将它折成一个碗状的样子。

步骤2:小朋友将锡纸轻轻放在音叉一角上(很容易就放上去了,不会掉下来)。

步骤3:将锡纸拿下,请小朋友拿音叉锤用力敲打音叉。

步骤4:当音叉发出声音时,请幼儿再次将锡纸放在音叉上,此时会观察到锡纸很快就被震动下来了。

师:未敲打音叉时,锡纸很容易放上去,但敲打却放不上去了,为什么呢?

幼:振动。

师:没错,因为振动,所以锡纸放不上去了。实验过程中,我们敲打音叉发出了声音,那如何立刻让声音停止呢?我们也来试一试。

【实验】

步骤1:请小朋友敲打音叉,让音叉发出声音。

步骤2:将发出声音的音叉靠近耳朵,直到声音停止。

步骤3:再次重复步骤1。

步骤4:将音叉靠近耳朵,小朋友听到声音后,马上用手握住音叉,小朋友会立即感受到声音消失了。

师:小朋友发现了吗?只要握住音叉后,声音就停止了,为什么呢?

幼:因为手握住音叉后,音叉就不振动了,所以声音也停止了。

活动建议

1.老师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不要让小朋友自己吹气球。

2.当小朋友挥动水管时,注意不要伤到其他小朋友。

3.老师提醒小朋友抓握音叉的正确方式,抓握下端,不要抓住上面。

4.老师提醒小朋友触摸音叉时用一根手指轻轻触碰即可,不要整个手一把抓。

5.老师可将音叉插到音箱上,起到稳定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