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谐团结的马永祥家庭

和谐团结的马永祥家庭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马永祥的妻子又分别在1977年、1981年和1985年连着给他生了三个儿子。1991年,马永祥和现任妻子马海者结婚,至今已经共同生活了23年。马永祥和马海者只生育了一个儿子,今年22岁。马永祥和家人现在的马永祥一家是个大家庭。家里的男人和女人们各司其职,各守本分,忙时大家互相照应,闲时各自努力生活,从小家的和谐到大家的和谐,这也正是马永祥一家的写照。

和谐团结的马永祥家庭

东塬村是马永祥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艰辛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成年后,这里又见证了他一步一步辛苦打拼创立家业的历程。如今,年近六十的他已进入老年,还是在这里每天伺候着土地。

在东塬村,马永祥是一个众人眼中的能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2014年7月26日下午,马永祥这样告诉我们他的家庭和早年经历:

我出生于1955年,大概几月几号我也记不清楚了,身份证上大概是三月多么(身份证上出生日期为1954年9月10日),[1]是咱们老日子(农历)的三月几(日)出生的么。我父亲弟兄就一个(家里独子),叫马“成子”(音),我不识字,我也不清楚(父亲的名字是哪两个字)。他很早以前哦,是多数(汉族),是(甘肃)武威人。(武威地方)干旱贫困么,咱们这里的(东塬村)人去(武威)以后,卖的这个(货物),搞生意么。我(马永祥父亲的家人)买的东西钱给不下,尕娃(马永祥父亲)给你领上了去。(父亲被)领来以后(就)当成穆斯林了么。我妈妈是在山上的柳树(东塬村附近山上的柳树乡柳树村)人。我(在武威那里也)没有亲人了。我爸爸去世早,我就(是)多少岁(数),他就(去世)多少年了。我刚好六个月(的时候)他就去世了。我(父亲有)一个尕娃(儿子),一个姑娘(女儿)。我有个姐么,我姐当时,那个时候(父亲去世时)两岁,我六个月么。我姐(嫁)在河滩(村)。我没有上过(学),(因为)生活太贫困。我住的房子都没有么!我父亲给我一个窑洞都没有留下么。一个(原因是)贫困得很,一个(原因是)上学条件也差,任何基础条件都没有么,没有上过学么。后来(生活)一直是(这样)。毛主席的时候,那个时候是生产队么,生产队的时候(我)就是吃救济么,靠国家么。吃饭靠国家,穿衣靠国家么。我母亲前年(2012年)去世了。我的母亲她这个(在)我成年以后,成家以后,她又出(改)嫁了么。(她)出嫁以后,嫁到了考勒(乡)那个地方去,去了以后又生了两个弟弟。她走(改嫁)的时候大概40多岁,不到50岁,去世的时候79岁,不到80岁,(离)80岁差一岁。这么以后,我一直又打工,随便做小生意,就这么过生活么,再国家一直给什么(救济)嘛。我是(19)75年结婚的,(妻子)原来是(别人)介绍的,是旁边这个河滩(村)人,(我们)在这里(东塬村)结的婚。[2]

1976年,马永祥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孩。随后,马永祥的妻子又分别在1977年、1981年和1985年连着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后来,因为夫妻感情不和,1990年,马永祥与妻子离了婚。1991年,马永祥和现任妻子马海者结婚,至今已经共同生活了23年。马永祥和马海者只生育了一个儿子,今年22岁。

说起前妻,马永祥并不愿意多谈,只是说不反对几个子女去看望他们的母亲,至于她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就说不上了。

马永祥和家人(2014年7月28日摄)

现在的马永祥一家是个大家庭。他的子女全部都已结婚并有了自己的下一代,祖孙三代齐聚一堂时其乐融融。他的大女儿有两个儿子,最大一个今年已经21岁,是所有孙子里岁数最大的;他的大儿子生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19岁,是家里的长孙;他的二儿子有三个小孩,两儿一女;他的三儿子生有一儿一女;他的小儿子生有一个男孩。现在全家老少三代加起来有22口人,家孙和外孙总共有10个,不可不谓是一个大家庭了。

马永祥妻子马海者和她的两位儿媳妇及孙女
(2014年7月28日摄)(www.xing528.com)

马永祥家是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分工模式。在他们看来,男人们在外赚钱养家,女人们在内操持家务是一件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情。现在除马永祥和他的大儿子每天在自家承包的河滩地忙碌之外,其他三个儿子和女婿都有自己正式的工作,而他的妻子、女儿和媳妇们则都在各自的家里操持家务,抚养小孩。我们在马永祥家与他及他的家人近距离接触的这几天,通过观察发现这种分工模式对于维护马永祥大家庭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调研访谈期间,我们主要住在东塬村马永祥三儿子马志学的家里。马志学在东乡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局上班,他的妻子马玉兰没有出去工作,只是在家做家务,带小孩。我们在和马志学聊天时,他经常在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希望赚更多钱的想法。我们刚到第一天,他就和我们聊到最近听说公务员涨工资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涨,能涨多少,并就此请教我们的看法。还有,他告诉我们他已在淘宝网上看好了一款“桶仔鸡烧烤桶”,打算购买后在村子里把自家养的土鸡做成桶仔鸡去卖。这一方面既体现了马志学的生意头脑,另外一方面也表现出在这种“男主外”的分工模式下,他作为小家庭的男主人所担负的责任。他的妻子马玉兰则是典型的东乡族妇女,勤劳能干,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打扫卫生,收拾做饭,照顾小孩,几乎没有见到她休息闲下来的时候。我们在和马志学聊到“男主外,女主内”的这个问题时,他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男人就应该出去工作,女人就应该在家做家务,不需要出去工作。按照他的想法,这里的男人结婚不仅不能找城里的女人,连东乡这里有正式工作的女人也不能找,因为有工作的女人没有时间去操持家务,而没人操持家务就会引发矛盾,家里就会乱套。关于这一点,马永祥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一般是家里的这些家务事,这是女人的事情,男人不管。她(在)厨房里做什么饭,招待客人,全部(都是)女人的事,男的不管。外面的这个事务,全部(是)男(人)的事,和女人没有关系。你这个(到)外面去打工去啊,这个(去)挣钱啊,你这个(丈夫)称职不称职啊,家里富裕不富裕啊,这全部(是)男同志的事。女同志没有这个拉家伍(养活家人),挣工资,这些没有她的义务。[3]

从马志学的小家庭推到马永祥的这个大家庭,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无疑关系到整个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家里的男人和女人们各司其职,各守本分,忙时大家互相照应,闲时各自努力生活,从小家的和谐到大家的和谐,这也正是马永祥一家的写照。

【注释】

[1]括号内文字为笔者所加,全书下同。

[2]马永祥访谈录,2014年7月26日。

[3]马永祥访谈录,2014年7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