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当乡老:马永祥的故事

甘当乡老:马永祥的故事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初,已经当了20多年“乡老”的马永祥又被众乡亲们推选为东塬清真大寺的“学东”,全面负责管理清真寺的日常事务。我们从他只言片语的描述中以及通过向其他乡邻了解情况,大致将他做“乡老”、“学东”时参与或主持的工作简单分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搞好寺内团结,维护宗教和睦马永祥从当乡老时起就很注意清真寺内部的团结问题。

甘当乡老:马永祥的故事

东乡族和我国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一样,一般都是围清真寺而居。东乡地区每个有穆斯林居住的村子至少有一座清真寺。一座清真寺再加上周围居住的穆斯林,他们共同构成一个“者麻提”,即穆斯林社区。举例来说,东塬村就是以东塬清真大寺为核心,以村里的所有穆斯林为教众,构成的一个“东塬者麻提”。“东塬者麻提”的每一位成员在他的一生中基本上都要不断地和东塬清真大寺产生着各种交集。从婴儿初生时的取经名仪式,到亡人去世后的殡礼;从每日的五次礼拜到每周的主麻聚礼,再到每年两次的节日会礼;从日常请阿訇到家里举办宗教活动,到参加清真寺每年举办的各项活动,东塬清真大寺凝聚和团结着整个“东塬者麻提”。

东塬清真大寺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务管理,即管理日常的宗教事务。负责教务管理的主要是三位阿訇,东塬村人分别称之为“大学”,即清真寺的大阿訇,全面负责宗教活动;“二学”,即二阿訇,协助大阿訇处理一些宗教事务;“掌学”,即掌学阿訇,负责寺里的经堂教育,专门从事满拉的教育工作。二是寺务管理,即管理清真寺中除教务外的一切日常事务。寺务管理由东塬清真大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简称“寺管会”)负责。寺管会成员一般为六七人,其中设“学东”一人,即寺管会的主任;设“副学东”一人,即寺管会的副主任;设“乡老”四五人,即寺管会的委员。“学东”、“副学东”、“乡老”由东塬村全体穆斯林推举产生,均为东塬者麻提内德高望重、热心公益、处事公道的成员,任期一般为三年,在任期间没有报酬,属于公益性的义务工作。寺管会在东塬村的很多重要事务方面起着不小的作用,每逢村里有大事,例如征地、修路等等,东塬村委会往往会主动和寺管会沟通协商,争取寺管会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马永祥告诉我们,他担任东塬清真大寺的“乡老”已经有30多年了。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东塬地区的宗教活动也慢慢恢复了正常,信教的穆斯林群众强烈要求复建清真寺,恢复正常的宗教生活。根据当时临夏地区“一个乡建一座清真寺,请一位阿訇主持”的宗教政策,东塬乡就建立了东塬清真大寺一座清真寺,聘请了阿訇,并成立了第一届寺管会。此时,马永祥也被群众推选作为“乡老”参加寺里的日常事务管理。2009年初,已经当了20多年“乡老”的马永祥又被众乡亲们推选为东塬清真大寺的“学东”,全面负责管理清真寺的日常事务。他于2011年年底卸任,干满了三年一届的任期。

马永祥认为,不管是“乡老”也好,“学东”也好,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为本者麻提的各项公益事业尽心尽力,做好清真寺的日常事务工作;“服侍”好阿訇,使阿訇无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宗教工作中去;调解者麻提民众之间的纠纷,搞好团结等等。他说自己当了这30多年的“乡老”、“学东”,为东塬者麻提做了很多不起眼的小事,不值一提,具体也不肯多说。我们从他只言片语的描述中以及通过向其他乡邻了解情况,大致将他做“乡老”、“学东”时参与或主持的工作简单分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搞好寺内团结,维护宗教和睦

马永祥从当乡老时起就很注意清真寺内部的团结问题。当时他年纪轻,又当过生产队长,人比较能干,清真寺里的事情一般都抢着去做,同时又很尊敬寺里的老人,只要是老人们安排的事情他都会尽快去完成。他当上学东以后,更加注意团结问题。东塬地区教派问题比较复杂,我国伊斯兰教的老教、新教、新兴教都有相应的清真寺分布在这一地区。因为他们对于伊斯兰教中一些宗教理念和具体规范的理解不同,认识上有分歧,过去曾引起不少教派纷争,出现了一些矛盾。后来为避免矛盾,各个教派的信众一般也只去自己教派的清真寺做礼拜。东塬村主要是以新教为主,夹杂有一些老教。马永祥认为,不管新教还是老教,清真寺就是清真寺,只要是穆斯林,都可以来做礼拜,不能因为东塬清真大寺是新教寺就不让老教穆斯林来做礼拜,这不利于团结。此外,他当学东时,每当有其他清真寺邀请东塬清真大寺参加一些宗教活动,无论是哪个教派的清真寺邀请,他都会嘱咐好代表本寺参加的人员买上礼品,郑重参加对方的活动。

2014年7月28日下午,我们访问了东塬村的一位老人马阿爷,请他谈了谈东塬清真大寺和马永祥当学东时的情况:

我们(东塬)清真寺这四五年(来)一直是“五好清真寺”,(这个称号)是东乡县宗教局颁发的,(清真寺里)奖状多得很。(获奖的)原因是群众也可以(表现好),教长(阿訇)也可以(水平高),(内部)团结也可以(好)。我们(村子里)有(伊斯兰教的)新派吧,有老派吧,(我们之间)团结好。他们(老教)到我们的寺里来做礼拜,我们(和他们)不吵也不骂,(因为)天下的穆民(穆斯林)是一家。(而且)我们东塬清真寺不参加(别处的)是非,要团结不要分裂。他(马永祥)当学东时(搞)团结就很好,他不当了以后,(到现在)一直也(保持的)好。[1]

2.推动财务公开,完善财务制度

每座清真寺从一开始的施工建设到建成后的日常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否则便无法运转,而这些资金的主要来源便是每个“者麻提”中穆斯林的自愿捐献。以东塬清真大寺为例,2012年该寺重修时总共花费约120万元,这个费用全部来自于东塬者麻提穆斯林的共同捐献。据马永祥告诉我们,当时者麻提上比较有钱的人家最多有出15万元的,还有出10万元的,他出了5万元,其他人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出1000元、出2000元的不等。此外,东塬清真大寺平时和每年斋月都会有来自者麻提的捐献用以维护自身运行,近些年来每年的收入基本都在20多万元,仅在斋月就能收入10多万元。因此,清真寺有义务向者麻提的穆斯林们公开财务状况。

马永祥本人十分赞同清真寺的财务公开,要让者麻提的穆斯林们都清楚清真寺里的开支情况,知道自己给寺里的捐献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在他以及其他乡老们的推动下,东塬清真大寺也逐渐完善了财务制度,成立了清真寺财务管理小组,每年定期公开上一年度的开支情况,接受大家的监督。我们在东塬村调研时,去东塬清真大寺将他们写在院内黑板上的2013年度财务公开状况抄录了下来:

东塬清真大寺财务公开栏

清真寺财务管理小组

组长:马木德 马哈吉尼

成员:马建忠 马凤英 马义德 马亚古 马萨冬

职责:

1.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民主理财,健全账目,设立账户。账务一年至少公示两次。大型宗教活动后及时公布收支,接受群众监督

2.在举办各类活动时,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3.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挪用或侵占寺内财产。

收入(元)

2013年度斋月捐款总计     131 060.00

本年度古尔邦节羊皮款     9481.00

本年度五食勒粮食款[2]      23 029.00

汽车运费收入         5290.00

其他收入           74 093.00

本年度收入总计        242 953.00(www.xing528.com)

支出(元)

曼(满)拉伙食费       12 829.70

取暖(买炭)费        3957.00

对外交往贺礼费        17 040.00

汽车加油及修理费       12 659.00

其他支出           21 979.00

水电费            6571.00

工资             26 145.00

维修费            121 336.50

电话费            950.00

合计             223 467.20

余额             19 485.80

(备注)历年结存       162 823.48

2013年12月31日

3.热心纠纷调解,促进社区和谐

马永祥是个热心肠的人,喜欢帮助别人调解纠纷,解决难题。他认为自己作为东塬清真大寺的乡老,便有责任为东塬者麻提的稳定和谐出自己的一份力。小到两口子吵架闹离婚,大到车祸人命赔偿纠纷,他都热心调解,想尽办法让双方都满意,都高兴。久而久之,在调解纠纷方面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他在调解时喜欢说的一个口头禅就是“高兴,大家都要高兴么,都要喜喜欢欢的”。从他这句话可以看出,马永祥的调解原则之一就是要让双方都要高兴,只有双方都高兴了,矛盾才能算是圆满解决。马永祥也曾经提到过,纠纷双方大多都是一个者麻提的成员,为一些小事伤和气不值得,影响大家的团结,让人笑话。他告诉我们,调解纠纷是作为乡老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调解的这个事情,以乡老的角度说,咱们是个民间的组织。学东、乡老、阿訇(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劝谏人的么,就应该去调解(纠纷)。(纠纷)解决完了,(我们)心里觉得比较高兴。咱们也不(太)懂法律,现在以(从)教法方面说的也少,说不下去。咱们说的(主要是)凭良心。(比如)车祸(纠纷)赔钱,(调解时)如果一方要的太多,(对方)不高兴,(我们就说这是)不义之财,这就是使不得,真主罪陷(惩罚)呢。[3]

4.爱护清真寺产,积极筹划修寺

东塬清真大寺(2014年7月27日摄)

我们在和马永祥接触的几天时间里,发现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要一有时间,就拿上干活用的工具,这里铲一铲,那里刨一刨,很勤快。马永祥说自己当乡老、学东的时候,只要没事就喜欢到清真寺里去,看看这里,转转那里,在这过程中发现些问题,比如哪里的台阶不结实,哪里的地面要修补,哪里的水槽要疏通,这些小修小补的事情他自己或者找人一起就做掉了。在他当学东的任期内,积极主持并制定了重修东塬清真大寺的方案,尽心尽力地做好前期筹划准备工作,同时个人也为整个重修工程捐款50 000元。比较遗憾的是,在他于2011年年底卸任之前,东塬清真大寺的重修工程一直因故没有开工,直到2012年开春才正式破土动工。

我们在对马永祥的访谈中,发现他对于自己当乡老和学东的经历还是比较满意的。他在谈到当乡老或者学东的条件时说,推选条件一定是“人品好、威信高、办实事、说实话、说话让人信任、可以调和矛盾”。显然,他认为自己是符合这些条件要求的。不过,他也流露出一些遗憾:后来做生意常年在外奔波,时间精力有限,清真寺里的一些事情无法亲力亲为,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打电话来遥控解决,处理的效果可能也不太好。

【注释】

[1]马阿爷访谈录,2014年7月27日。

[2]“五食勒”为阿拉伯语音译,意指农业产品的什一税,也称为“地课”。

[3]马永祥访谈录,2014年7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