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地湾仰韶和常山文化的早中晚期

大地湾仰韶和常山文化的早中晚期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古发现,在大地湾一期文化之后,出现了数百年的文化断层。到距今6500年左右,大地湾仰韶文化又诞生了。据考古调查,天水地区现有仰韶文化遗存60余处。1978年至1985年,甘肃考古工作者首先在大地湾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早、中、晚期的遗存。大地湾仰韶文化的出土,对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分期、内涵及与马家窑文化的关系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益的启示。

大地湾仰韶和常山文化的早中晚期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000~5000年,其间的考古文化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支原始文化,因于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考古研究表明,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前后约延续近2000年时间。

考古发现,在大地湾一期文化之后,出现了数百年的文化断层。到距今6500年左右,大地湾仰韶文化又诞生了。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大地湾遗址发掘中获得了大量仰韶文化早、中、晚期的地层根据和考古资料。大地湾仰韶文化早期与关中一带的半坡文化面貌大体相同,距今6500~5900年;仰韶文化中期相当于庙底沟类型[1],距今约5900~5500年;仰韶文化晚期与半坡晚期接近,相当于西王村类型[2],距今约5500~4900年。考古研究认为,仰韶文化至少有两个文化渊源,一个是中国东部的裴李岗文化,另一个则是中国西部的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豫西和晋南地区,包含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和青海广大地域内,甚至部分遗存还分布于河北、湖北、内蒙古南部等。在甘肃东部地区,则主要分布在泾、渭流域。

仰韶文化的渊源及传承关系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大约8000年前,一批中华先民生活在甘肃东南部地区,他们创造了古老的大地湾文化。接着,他们中的一部分迁入现在的陕西,形成了李家村文化、老官台文化和北首岭文化。大约1000年之后,大地湾文化、李家村文化、老官台文化和北首岭文化先后转化为仰韶文化极其重要的分支——半坡文化。半坡文化从陕西关中地区向四面八方扩展,当它到达陕西、山西、河南3省交界处时,在半坡文化的影响下,仰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庙底沟文化兴起,并逐步取代了先前的半坡文化占了统治地位。(www.xing528.com)

天水一带是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最主要的分布区。据考古调查,天水地区现有仰韶文化遗存60余处。1978年至1985年,甘肃考古工作者首先在大地湾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早、中、晚期的遗存。之后,又在秦安县王家阴洼发现了仰韶文化较早阶段的文化遗存。1981年至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在师赵村与西山坪发现了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师赵村二、三期遗存。目前,在天水地区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大地湾(二、三期文化)仰韶文化以其体量最大、最丰富,影响最广泛、最深远,而成为我国史前考古文化的重要遗存。

大地湾遗址不仅是仰韶文化的源头,而且还囊括了仰韶文化最主要的两个分支——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其晚期文化也代表了仰韶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大地湾仰韶文化的出土,对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分期、内涵及与马家窑文化的关系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益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