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包拯的政治预谋:琉璃藕的隐喻

包拯的政治预谋:琉璃藕的隐喻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包拯体恤民意后暗记心中,寻找时机得给皇帝汇报一声。不久,恰好赶上仁宗皇帝寿庆,按惯例,各州府都要进贡土特产、名点佳肴,包拯也精心设计特制糖藕进贡。仁宗认为包拯言之有理,于是下诏:疏浚河道、挖池栽荷之事由包拯去办。如今人们吃到的同名菜肴,在工艺上已经比当年的“琉璃藕”有了发展与提高。如用精盐、花椒、味精调味,又能制成“椒盐琉璃藕”。经过包拯的包装,这琉璃藕就成了一道著名的菜肴了。

包拯的政治预谋:琉璃藕的隐喻

琉璃藕曾是宋代宫廷名菜,因它的形状和色泽好像琉璃瓦,故名。据说它的出现和龙图阁直学士包拯有关。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时候,见到城内有一条河水污染严重,倒不是工业废水污染,而是皇亲国戚依仗权势,纷纷在河两岸建立私家园林或临水而居,拆除的瓦砾就倒在河内,当然还排入生活污水,更有人拦河辟出私家荷池藕榭。公共河流成为少数人的私人领地,两岸居民心中暗暗叫苦,却又无可奈何。包拯体恤民意后暗记心中,寻找时机得给皇帝汇报一声。不久,恰好赶上仁宗皇帝寿庆,按惯例,各州府都要进贡土特产、名点佳肴,包拯也精心设计特制糖藕进贡。说来也巧,仁宗皇帝对陈列的贡品都看不上眼,唯独喜欢这糖藕。

包公趁机说:“食此藕可延年益寿。”称最好在宫内辟池,引宫外河水栽荷,早晚可取鲜藕制作,“此藕特别鲜洁,与池泥有关”。仁宗认为包拯言之有理,于是下诏:疏浚河道、挖池栽荷之事由包拯去办。包拯严令两岸人等不得再倒垃圾和杂物,又将皇亲国戚私造的荷花池的池泥挖出,搬进宫中荷花池,并发动人们清理河道。数月后,一泓清水流过千家万户门前,再流向宫内荷花池。这样,不但市容环境整洁,皇宫里还栽植了莲藕。(www.xing528.com)

当年,包拯进献给仁宗糖藕,既合圣意,又做了合乎民意的事。后来,此藕馔被仁宗皇帝赐名“琉璃藕”。这道菜做法简单,很快便从宫廷传到民间。如今人们吃到的同名菜肴,在工艺上已经比当年的“琉璃藕”有了发展与提高。做的时候将河藕洗净去皮,切成瓦状,油炸冷却后,涂一层稀稀的蜂蜜即可。如用精盐、花椒味精调味,又能制成“椒盐琉璃藕”。经过包拯的包装,这琉璃藕就成了一道著名的菜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