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授课讲稿:隐喻与互文性分析

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授课讲稿:隐喻与互文性分析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此前所提到“隐喻是借助人们对一类事物的体验来诠释另一类事物的体验”,这在我们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是经常出现的,以我们2013年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授课讲稿为例,共28篇讲稿,其中仅标题含有隐喻的就有17篇,互文的2篇。同样的,我们来看看2013年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授课讲稿中所涉及的互文。在这里将“定海神针”互文,旨在表达维护稳定之义,突出卫士的重要性和维稳的作用。

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授课讲稿:隐喻与互文性分析

正如此前所提到“隐喻是借助人们对一类事物的体验来诠释另一类事物的体验”,这在我们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是经常出现的,以我们2013年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授课讲稿为例,共28篇讲稿,其中仅标题含有隐喻的就有17篇,互文的2篇。我们来看看这些标题:

《三改番号使命重聚焦强军练打赢》其中的聚焦将照相摄影设备所用的专业术语来表示关注、重视强军,以强军为焦点;《当青春遇上时尚》中将青春和时尚用遇字来形容,便出现了拟人化的结果;《让强军之光照亮航母之路》中将强军喻为发光体,表示用强军思想来指导实践;《让血性光芒照亮东南砺剑之路》中不单将血性喻为发光体,指要坚持血性,并将奋斗拼搏成才喻为砺剑;《“0.46”连着强军梦》《争当最美军人托举强军梦想》《当青春梦遇上强军梦》都是用梦喻理想;《立足“能”字说打仗》则是将立足喻为以……为基础;《献身强军实践 铸就强军梦》《直面生死 锻造特战精兵》中将冶金行业的铸就、锻造等词替代苦练、成就之义;《女兵的“美丽名片”》中的名片也代指形象;《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将南海喻为一片风浪;《把强军报国的使命担当铆在岗位上》一个铆字将坚守岗位,钻研干好本职工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让猛虎血性更加激扬》中以部队猛虎般高昂的战斗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梦想闪耀在113公里边防线上》也是同样将梦想变成了指引方向的发光体。隐喻随处可见,仅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授课题目中就多如繁星,在讲稿的具体内容中更是举不胜举。隐喻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带来更大的思想冲击、更加翔实的画面感和更加切身的感受。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往往忽视它的存在,这正是常识的不可见性。当我们重新的认识常识,认识它的重要性及规律性,将更有利于我们运用常识,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这也是我们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应有的态度。

互文性的运用也是相当广泛的。同样的,我们来看看2013年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授课讲稿中所涉及的互文。我们从标题来看《发挥“定海神针”作用当好香江忠诚卫士》就是典型的互文。互文的好处在于我们能够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凡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如外国人、少数民族以及未涉及过相关内容的孩子是无法理解互文所包含的深意的,这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这属于文化上的鸿沟,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定海神针”是神话传说东海龙王固定海水的宝物,它能够使海水平稳,不起风浪,太平无事,孙悟空把它拿走后,东海惊涛骇浪、地动山摇。在这里将“定海神针”互文,旨在表达维护稳定之义,突出卫士的重要性和维稳的作用。而最初将“定海神针”用于形容香江卫士的并不是授课人,而是授课人引用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2年12月视察广州战区时强调的“港澳驻军要充分发挥‘定海神针’作用”。这就是直接互文中的互文,更加增强了互文的权威性。在整理和收集各种授课讲稿、会议记录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军队的直接互文、引用,多是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军委主席及其他军队领导的讲话相关联的。这是由于军队中讲求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下级服从上级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上级领导和中央及中央军委的话语是最具权威的,也是需要军人无条件服从的。但仅仅依靠领导人讲话的互文来支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即需要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英雄气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精忠报国”等互文来唤醒民族使命、激励士气,更需要“骄兵必败,哀兵必败”“百战出勇士,苦练出精兵”“兵贵神速”等军事谚语、俗语互文来贴近实际、打动官兵

[1][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5.

[2][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7.

[3][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0.

[4][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2.(www.xing528.com)

[5]常人方法论兴起于1960年,致力于对日常生活中例行活动进行直接经验研究,用“常人方法论的无差异思想”和“破坏性试验”等独特研究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理所应当的不言而喻、毋庸置疑的现象进行反思性说明,从而揭示行动者日常交际中未曾言说、无法提及的潜在社会现实。

[6]谈话者以诸如一个复杂句、一个简单句、一个词组、甚至一个词等等单位来建立他们的“轮换”。

[7]韩礼德指出,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

[8]詹姆斯·保罗·吉.话语分析导论:理论与方法[M].杨炳钧,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48.

[9]李玉平.互文性定义探析[J].文学与文化,2012(4).

[10]https://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0/03/26/011336328.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