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东海龙王渴求白玉床的原因

探究东海龙王渴求白玉床的原因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楼梦》第四回形容王熙凤家的富贵程度,有诗句“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来说明。因为制造白玉床所需的白玉资源,其产地主要在中原以西的西域地区,与中原以东地区可谓南辕北辙。就此而言,连东海龙王也需要求助于人间拥有丰富白玉贮备的金陵王,才能实现使用白玉床的奢侈愿望。为什么从一件白玉带钩就“能探昆仑源”呢?

探究东海龙王渴求白玉床的原因

图13—3 战国时期绞丝纹白玉

(摄于上海博物馆

华夏文明以白玉为至高无上的珍贵之物(图13—3)。《红楼梦》第四回形容王熙凤家的富贵程度,有诗句“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来说明。东海为什么缺白玉床?因为制造白玉床所需的白玉资源,其产地主要在中原以西的西域地区,与中原以东地区可谓南辕北辙。只有统治阶层或皇亲国戚一类富贵阶层,才有条件和势力在巨大的国土范围内调配和占有这类稀有资源。就此而言,连东海龙王也需要求助于人间拥有丰富白玉贮备的金陵王,才能实现使用白玉床的奢侈愿望。

自古以来,白玉不仅是高官贵族们争相炫耀的奢侈品,而且也是身份等级的标志物。仅以白玉制成的带钩为例,明代徐霖《绣襦记·襦护郎寒》中的人物说道:“俺也曾……结骔帽儿戴着,白玉钩儿束着,琥珀珠儿垂着,纻丝袄儿穿着,斜皮靴儿登着。”[29]玉带钩是华夏文明特有的奢侈品,玉带钩中的白玉带钩尤显珍贵。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一次在黄河边赏月,写下《黄河看月示子猷》诗,其中有“惟此白玉钩,能探昆仑源”的对句,可谓一语双关。为什么从一件白玉带钩就“能探昆仑源”呢?

首先,曹寅是在月夜里看着天上的月亮而联想到身上所佩白玉带钩的。这样的联想绝非他个人的想象创造,而是沿袭着文学史上的隐喻表现惯例——夜空中发白光的月亮如同人间映照白光的白玉器皿。如李白《古朗月行》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清代吴伟业《中秋看月有感》诗云:“晚悟盈亏理,愁君白玉盘。”既然满月发出灿烂白光,照彻夜空,可以被比喻为白玉盘,那么一轮弯弯的新月就很容易被联想喻指白玉带钩。白玉的产地和黄河源头被认为是华夏国家西域边疆的一座巨大山脉——昆仑,所以曹寅从月亮和黄河两个毫不相干的自然对象中,生发出文化上的联系,月为白玉,其源在昆仑;黄河九曲十八弯,自河套地区南下,在华山脚下拐弯后,便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河源也被想象在昆仑。后一方面的认识,其性质,今人可以称之为“神话地理观”,属于典型的中国上古地理思想要素,即神话想象引导实际的地理学思考,现实的地理存在被想象的神话观念所支配和改造。其结果就是把位于青海的黄河源头一直向西延伸过去,追溯到更远的西部高山,即新疆塔里木盆地以南的昆仑山。清代西域史学家徐松《西域水道记》卷一“罗布淖尔所受水上”开篇即云:“罗布淖尔者,黄河初源所渟滀也。”[30]

徐松所说的黄河初源,本自所谓“黄河重源说”,即以新疆于阗之昆仑山为黄河初源,认为从昆仑至罗布泊(即罗布淖尔),就潜流至地下,成为地面上看不见的暗河,再到青海甘肃交界处的积石山又从地下冒出来。这样就调和了《尚书·禹贡》所云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说与《山海经》《史记》《尔雅》等书“河出昆仑”说的矛盾。在《山海经·西山经》讲到的昆仑之丘,有4条河源于此山,第一条就是:“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31]为《山海经》作注的晋人郭璞已经无法说清“无达”在何方,只说这是个山名。这就给确认昆仑丘的地理位置带来麻烦。从《西山经》叙述的上下文看,昆仑丘距离出产天下第一美玉的名山约1300里,距离钟山约800里。这些山峰都属于广义的昆仑山系,与天山祁连山一样,以高峻和白雪覆盖为其基本特色。西部文化中崇奉白色的民族心理,[32]当与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有一定关系。国人习惯于将终年积雪的高山之巅峰比作玉山或玉皇顶,就因为白雪与白玉之间构成了颜色上的类比。

白玉崇拜与上古神话人物的关联,突出体现在西王母献白玉环神话中,其叙事虽然极为简略,但其中潜含的文化信息却不少,可归纳为三点。(www.xing528.com)

第一,中原人心目中的白玉产地为极远的西部地区,以西王母所居之地为代表。[33]

第二,白玉之所以珍贵和稀有,因为它同西王母所掌管的天下唯一的不死药的秘方功能有关,它同样代表了人间追求的最高理想——永生不死。[34]

第三,环者,其形状本身寄寓着回环往复的意思,指向无穷尽的广大与极限。玉环的华夏文化特殊隐喻是指友好往来,有去有还。《荀子·大略》云:“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五种玉礼器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功能。其中第四种玦和第五种环,是相反相成的。《广韵》云:“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那志良对此的解说是:玉环、玉玦都可以用作官方的符节符号物。被放逐的臣子,背井离乡,都希望得到政府的赦免,准许他们回家。政府通知他们的方式并没有什么文书,只凭两件器物,一个是环,一个是玦。环与“还”同音,意味着准许回家。玦与“绝”同音,意味着没有得到赦免。[35]西王母向中原统治者所献的白玉环,以友好往来的寓意为主,不同于华夏一般用作符节的玉环。

有关西王母和昆仑神话的来源,现代以来有一批学者(如苏雪林、丁山、杜而未、徐高阮、凌纯声等)被德国学者夏德(Hirth)等人误导,著书立说,考证西王母原为西亚地区两河流域古文明的月神,辗转流传到中土,被翻译成“西王母”三个汉字。在当时学者的知识结构里,华夏玉文化传承自史前至商周时代的脉络还不清楚。如今的情况大有不同,考古出土的大量玉器实物表明,西周以来的国家用玉制度离不开白玉和青白玉资源,而这些资源是中原地区所缺乏的,是夏商周以来愈演愈烈的西玉东输运动(图13—4),将新疆和田玉(以白玉为贵)源源不断地供给华夏统治者。据此可知,西王母献白玉环神话是有其现实的实物基础的,绝不是没有白玉崇拜现象的其他古文明所能凭空虚构的。

图13—4 当代“西玉东输”源头一景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巫新华2012年摄于和田昆仑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