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海龙王:能力足够呼风唤雨吗?

四海龙王:能力足够呼风唤雨吗?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海龙王深感愤怒,但又觉得法术不高,无法和猴哥斗争到底,只能向天庭打报告汇报受委屈的情况。龙王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权力并不大,龙宫必须严格遵守天庭的命令,稍有过错则罪罚极重。西游论道1:龙王能呼风唤雨吗?大雾能降低能见度,影响飞机起降,容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图3-6 四海龙王西游论道2:水能知道答案吗?

四海龙王:能力足够呼风唤雨吗?

西游漫话:

四海龙王玉皇大帝之命,管理天下四大洲海洋,同时兼顾在人间司风布雨。因为远离天庭这个神仙圈子的权力中心,与玉皇大帝一年见不上几次面,与众多神仙更是少有来往,感情未免有些生疏,龙王们有一肚子的委屈要向玉帝申诉。猴哥大闹东海龙宫时,毫不客气地直呼龙王为老泥鳅,一点面子都不给。猴哥索要龙宫的定海神针(金箍棒),顺带还剥削其他几个龙王身上的黄金甲和紫金冠。四海龙王深感愤怒,但又觉得法术不高,无法和猴哥斗争到底,只能向天庭打报告汇报受委屈的情况。看来天庭还顾不上龙宫的安危,为了平息事端,直接把猴哥招安到天庭,封了个不大不小的仙官“弼马温”。

龙王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权力并不大,龙宫必须严格遵守天庭的命令,稍有过错则罪罚极重。东海龙王就多次向猴哥诉苦:自己虽能行雨,实乃上天遣用之辈,要是上天没有指令,绝不敢擅自行雨。泾河龙王只因降雨改了一个时辰,少了三寸八点,违背玉帝圣旨,触犯天条,在那剐龙台上被一刀砍下脑袋,龙头掉落人间,落得个尸首分家的悲惨下场。

西游记中出场的龙王众多,除了权势较大的四海龙王,还有泾河龙王、洪江龙王、乌鸡御花园中的井龙王、乱石山碧波潭老龙王等,分布极其广泛,江河湖海、渊潭塘井,凡有水处均有龙王。它们居住的龙宫藏着奇珍异宝,身边还有龙婆龙女、龙子龙孙,如同几代同堂的人间家族。龙王手下有蛟精鳖相、虾兵蟹将,维护水族的社会治安,整个就是机构齐备的微型水下王国

西游论道1:龙王能呼风唤雨吗?

龙是一种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人为虚构的生物,它综合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等许多动物的特征,怪不得天庭那些正统神仙都瞧不起它们。但是在民间,龙王享受着极高的待遇。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龙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凝聚和积淀。俗话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龙王主管人间降水,古代是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遇到大旱或大涝的年景,百姓认为是龙王发威惩罚众生,为祈求风调雨顺,各地建有龙王庙来供拜龙王。

以往刮风下雨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如今人类可以使用科技手段,人工干预气象过程,如人工降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人工抑制雷电、人工防霜冻等。1998年美国上映电影复仇者》,特工约翰奉命调查英国发生的奇怪气候事件:暴风雪司空见惯,斗大的冰雹从天而降,气温忽冷忽热。原来是有人在控制变化无常的天气,试图要征服全世界。

人工降雨是人类影响天气比较成功的技术,云由水汽凝结而成,云层的厚度与高度,由云层中水汽的含量、凝结核的数量、云层温度所决定。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人工降雨要破坏这种稳定状态。在云雾厚度较大的云系中播撒催化剂,增加云中凝结核数量,增大水汽粒子的相互碰撞,改变云层的温度,产生扰动和对流。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于是从天而降的小水滴形成降雨。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为碘化银,受热后在空气中形成头发直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细微粒子。1克碘化银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微粒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上百亿到几万亿个冰晶。碘化银不需飞机播撒,只需用火箭高射炮发射到高空即可,用量少且费用低廉。催化剂喷洒到空气中会影响人体健康环境吗?分析表明,向一块云层射入碘化银微粒收集产生的降雨如果由同一人喝下,他吸收的碘量与吃一个加盐鸡蛋含有的碘基本相等。

人工降雨的发明有一段趣味故事。1932年美国科学家兰茂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他最大的科学成就是人工降雨。在实验室里兰茂尔用电冰箱储存水蒸气,设立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形成小片的人工云。兰茂尔尝试降低冰箱的温度,加入各种尘埃微粒,进行人工降雨实验。1946年7月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实验装置出了故障,装有人工云的冰箱温度降不下来,兰茂尔临时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降温。当他把一块干冰放进冰箱里,奇迹出现了:水蒸气立即变成许多小冰粒,在冰箱里盘旋飞舞,人工云变为美丽的雪花。兰茂尔明白尘埃微粒对降雨并非绝对必要,只要温度降到零下40℃以下,水蒸气就会变成冰而降落下来。不久后,兰茂尔和助手搭乘飞机在云海中飞行,他们将干冰撒播在云层里,30分钟后开始降雨,第一次人工降雨获得成功。根据过冷云层冰晶成核作用的理论,科学家发现用碘化银等进行人工降雨,它的效果比干冰更好。

不久,人们相继掌握了人工防雹、人工消雾、人工抑制雷电等技术。冰雹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危害较大,冰雹形成需要云层有上下强烈运动的气流,蕴含大量水分,云层中小的冰雹胚胎捕捉水分,体积不断增大。人工防雹就是设法减少或切断给小雹胚的水分供应,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产生数量众多的冰晶,迅速形成更多的水滴或冰粒,抑制雹块的增长。人们用高炮或火箭将装有碘化银的弹头发射到冰雹云的适当部位,以喷焰或爆炸的方式播撒碘化银,或用飞机在云层下部播撒碘化银焰剂。

大雾能降低能见度,影响飞机起降,容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用人工播撒催化剂、人工扰动空气混合、在雾区加热等方法使雾消散,称为人工消雾。对较小范围雾区如机场跑道等,燃烧汽油燃料,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用飞机或地面设备,将干冰、液化丙烷等催化剂播撒到雾中,产生大量冰晶,使雾滴蒸发而冰晶不断长大并降落地面。

978-7-111-47096-0-Chapter03-7.jpg

图3-6 四海龙王

西游论道2:水能知道答案吗?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一位富有激情和想象力艺术家,都比不上江本胜对水的赞美。他相信水具有复制、记忆、感受、传达信息的能力,从1990年开始进行了长达10年的水结晶实验,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已出版《来自水的信息》《生命答案,水知道》《幸福的真义,水知道》多本著作。《水知道答案》这本书风靡日本,在中国也很流行。这位研究水结晶的日本波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江本胜博士,认为世间万物都处在波动状态中,人们周围的物体呈波动状态,各种文字、声音、图像,甚至我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活动也呈现为一种波动状态。构成人体组织成分的60%~70%是水,当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波动的时候,水却能强烈感受到波动影响,水结晶正是这些影响的信息记录。

江本胜研究水结晶的实验程序十分独特新颖:

(1)让水处于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音乐、读文字、接收人心意念等。

(2)把各种条件下的实验水分别滴在100个试皿中,在冷藏室冷冻两个小时。

(3)在冷藏室通过显微镜将结晶的冰,用200~500倍的倍率,拍照顶端部位。

(4)拍摄解冻过程。(www.xing528.com)

978-7-111-47096-0-Chapter03-8.jpg

图3-7 水知道答案吗?

江本胜发现水可以产生和人类相似的感情,他在《水知道答案》这本书中写道:在瓶装水外面贴上日文“感谢”的标签,瓶子里的水会结出漂亮的晶体。把日文的“感谢”换成中文、英文、德文、法文、韩文以及意大利文,都会得到类似的结果。水能看懂和情感有关的词汇,还能识别历史人物。江本胜在容器表面贴上希特勒的标签,水呈现出和“杀死你”类似的结晶。当水看到特蕾莎修女的名字,会结出与“爱和感谢”相似的图案。看来水不仅可以认字,还学过人类历史。江本胜认为水分子能辨别不同种类的音乐,播放贝多芬交响乐,水分子结成美丽工整的晶体;如果强迫它们去听摇滚乐,它们就会结出难看的晶体以示抗议。

江本胜认为水结晶实验反映了人的精神对物质的影响,人类的意念和言行在影响着自然环境。意念是有能量的,物质世界也蕴含着生命活力,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如果江本胜实验是真实科学的,如此普通的水,竟然比地球上最聪明的人类还有情感和智商:通晓多国语言和文字,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是通过结晶形态能间接表达悲喜哀乐。

针对江本胜提出颠覆常识的波动理论,绝大多数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给予了尖锐的批判,他们认为这些理论是在科学外表掩盖下的伪科学。江本胜实验违反科学实验原则,主观色彩浓厚,没有对影响实验的关键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他提供的相片只是符合他所宣称理论的部分样本,没有公开全部实验材料,最关键的是:对结晶照片的认识完全依赖于实验者本人的感受。

水结晶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凝固现象,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水结晶的美丽礼物——雪花。2005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肯尼斯完成显微雪花研究,无疑对江本胜荒谬的波动理论给予致命打击。肯尼斯研究发现,共有35种不同类型的雪花晶体,星形的枝状雪花晶体以及部分类似盘状物的雪花晶体,长有“枝叶”的盘状物,是最受人欢迎的雪花形状。雪花晶体的最初形态是云层中的小水滴冻结后形成的微小冰粒,由于水汽的不断聚集,冰粒开始向外展开,成为拥有六个面的小斜方晶。随着越来越多的水汽的加入,斜方晶长出枝叶,外形也更像是一个晶体。在云层内部,新诞生的雪花晶体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开始不安分起来,不停地作着弹跳运动,以致影响了自己的外形,肯尼斯解释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世间没有两朵相同雪花存在的原因。”

有些人认为即使这是一个谎言,也是温情的,至少这本书教会我们爱和感激。事实胜于雄辩,江本胜宣传研究结果有明确的商业目的,他的公司正在出售一种“高能水”,这种水号称有最完美的晶体结构,可以延缓衰老,治愈疾病。这样的水价格不菲,一瓶227克的“高能水”价格是35美元。

西游论道3:冷水能先结冰吗?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两杯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同时放进冰箱里面冷冻,哪杯水先结冰?你可能会说,是冷水先结冰,因为它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比热水少,需要时间也少。遗憾的是,实验表明是热水先结冰。这种违反生活常识的结论,很早就有人观察到。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曾经写道:“先前被加热过的水,有助于它更快地结冰。因此当人们想去冷却热水时,他们会先将它放在太阳下。”1620年近代科学奠基人培根写道:“水轻微加热后,比冷水更容易结冰。”笛卡儿也表示,放在火上一段时间的水,比其他水能更快地结冰。

978-7-111-47096-0-Chapter03-9.jpg

图3-8 水结冰的图案

1963年,非洲坦桑尼亚某中学一个名叫姆佩巴的中学生再次提出类似现象,难倒了不少科学家,他的故事刊登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姆佩巴在学校制作冰激凌,他将沸腾的牛奶和糖混合后,等不及牛奶冷却就直接放入冰箱里,结果热牛奶更早凝固成冰激凌。科学家实验后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姆佩巴效应:

(1)蒸发——热水冷却到冷水初温,热水蒸发会失去一部分水,质量较少,热水容易冷却结冰,但冰量较少。假设水只透过蒸发失去热量,理论计算能解释姆佩巴效应。但是蒸发不能解释在封闭容器内做的实验。

(2)溶解气体——热水能够留住较少溶解气体,随着沸腾,大量气体逃出水面。溶解气体改变水的性质,较易形成对流,减少结冰所需的热量。

(3)对流——冷却水形成对流和不均匀的温度分布,水的表面比底部更热,形成热顶。水主要透过表面失热,热顶的水散热更快。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时,它会有热顶,冷却速率较快。

(4)周围的事物——两杯水的冷却与周围环境有关,热水可能以复杂方式改变周围环境,影响冷却过程。例如热水放在一层霜上面,霜的导热性能很差,热水会熔化这层霜,为自己创立一个较好的冷却系统

(5)过冷现象的影响——过冷现象是水在低于0℃时才结冰的现象,热水比冷水较少会过冷,这意味着热水在较高的温度下结冰。

目前较为理想的解释是:液体在较热容器内循环比较好,容器中部的热水能迅速地流向容器壁和水的表面。热水释放出比较多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溶解的气体会推迟冷却的时间。再加上热水失去更多的质量和蒸发热量,例如水从100℃冷却到0℃,假设主要的热损失由蒸发引起,质量损失约16%,热水需要冷却水的质量比较少,能更快达到凝固。姆佩巴效应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出现,相同质量的90℃的热水和80℃冷水,肯定是冷水先结冰,只有在一定的初始温度、容器形状、冷却条件下,初温稍微高一些的热水才会先结冰。

978-7-111-47096-0-Chapter03-10.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