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母权社会与心理疾病的起源

母权社会与心理疾病的起源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洛伊德所接触的精神病者都是出自父权社会的,他把这种心理作为病症的来源自是有洞见的,但是他却走得太远了一些,认为这种心理是先于文化和普遍永久的事实,因之,他只能用性的冲突来解释这种心理的起因了。母权一词在早期人类学中是一个极为时髦的名词。母权社会是推论出来的原始状态。势非母亲莫属了。在舅权社会中,例如特罗布里恩德岛,据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弗洛伊德的恋母仇父的情结就不会发生。

母权社会与心理疾病的起源

在父权社会中,代表社会来执行权力的是父亲,站在孩子的立场给予私情慰藉的是母亲。在这种父母的分工方式下,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发生了差别,也许就是这种差别造下了弗洛伊德寓言中的恋母仇父的情结。弗洛伊德所接触的精神病者都是出自父权社会的,他把这种心理作为病症的来源自是有洞见的,但是他却走得太远了一些,认为这种心理是先于文化和普遍永久的事实,因之,他只能用性的冲突来解释这种心理的起因了。事实上,抚育作用中权力的分配方式并不是一定要父严母慈的,换一句话说,社会并不一定采取父权的方式,所以在别的方式中,恋母仇父的情结也就不致发生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只适合于一种社会。我们若从整个抚育作用的性质中去研讨家庭各分子间的心理关系,才能对于各种不同方式的情结获得一个相通的解释。

抚育作用中除了上述那种父母分工方式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呢?——提起这问题,我们立刻就会想起和父权相对的母权来了。母权一词在早期人类学中是一个极为时髦的名词。可是虽则大家开口母权,闭口群婚,即是以论母权出名的J.巴霍芬(J.Bachofen)也并没有真正看见过一个“阴盛阳衰”的社会,男子和雄蜂一般做附属品的世界。母权社会是推论出来的原始状态。一般进化论者坐在沙发里想象原始人类是实行乱交的野东西,孩子们自然只能知其母而不能知其父了。没有了父亲,谁来负责管教他们呢?势非母亲莫属了。他们更把母系、母居和母权混为一谈,以为一个孩子姓了母亲的姓,住在母亲原籍,必然是由母亲来管教了。我在第六章里已经说过这种学说在现代人类学家看来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没有人发现过这一种母权的社会。可是这并不是说人类家庭中都是由严父和慈母所组成的。抚育作用的权力分配的确还有其他的方式。

实行母系的特罗布里恩德岛上的土人,当父亲的一点也不严,慈得厉害。他时常抚抱和玩弄他的孩子,亲亲密密地在一起。调查该地的马林诺夫斯基说:“在孩子的婴儿期间,父亲已是温婉而亲密的看护人;成童初期以后,父亲也和孩子玩,抱着孩子。凡足引起玄想的娱人游戏和作业,他都教给孩子。子女永远感不到父亲的重手加到自己的身上,父亲既不是子女的宗人,也不是子女的主人,更不是子女的恩人。父亲并没有权利和权力。然而他仍然像世界上常态的父亲一样,对于子女感到强烈的爱情,保持住对于子女的影响。”[3]到了学徒期间,父亲“继续和他们做朋友,帮忙他们,教导他们。他们乐意什么,就是什么,喜欢多少,就是多少。孩子在此时期并不关心他,这是诚然的,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喜欢自己的小伙伴。然而父亲老在这里做有益的顾问,一半是游戏的伴侣,一半是保护人”。[4]

特罗布里恩德岛土人中做母亲的却又和我们自己的母亲一般,她不是“一个严酷可怕的悍妇。特罗布里恩德岛人的母亲在此时期负荷孩子,抚弄他们,同他们玩耍。……而且风俗、道德也这样责望于她。孩子也依法律、风俗、习惯等与母亲相亲密”。[5]这样讲来,在这种社会里孩子不是要野性发作,无法无天了么?究竟谁来担负管教孩子的责任呢?马林诺夫斯基接着说,当儿童进入生活的学徒期,“部落的法律和权威制度,禁止某种喜欢作的事务的规矩,已经影响到女孩或男孩的生活,然而代表这类法律和约束的不是父亲,而是另一个男人;这就是母舅,这个社会里的男家长。他是实际掌握权力、并且大加运用这权力的人”。[6]这种方式在人类学中称作舅权。

“舅大似父”本是我们的谚语。在我们这种以父权为中心的社会中,也是常常要借重母舅来执行很多父亲所难为的事。在我们乡下,孩子上学得由母舅领着去,至少孩子的书包得由母舅备置,不然,认为孩子就会念不好书。这虽是件小事,但却充分象征了母舅在孩子管教上的地位。当儿子们要分家时,主持公断的又是母舅,因为在这种场合下,亲子间的感情使父亲不易公正执行社会的立法。(www.xing528.com)

里弗斯(Rivers)说:“舅甥间类似这种密切的关系在世界上各处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非洲贝拉高湾(Belagao Bay)的巴-隆加(Ba-Ronga)人中,母舅所有的特权和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差不多完全是一样的。同样的舅甥关系见于北美和印度,虽则后者比较差一些。就是在欧洲,我们也有证据可以说,在以前舅甥也是有特殊关系的。据塔西特斯(Tacitus)说,日耳曼人以前就是如此。英国短歌俚曲中常常提到外甥,也表明以前有类似的风俗。父系社会中舅甥最密切关系的例子,也许是斐济(Fiji)人。”[7]

舅权的普遍,虽则在程度上有差别,指明了以父母来包办子女抚育作用的弱点。母系社会中,父亲一旦豁免了做严父的角色,家庭团体更不易成为抚育上的自足结构了,因为母亲和子女在生理上的联系比父亲更不配作这件工作。于是母舅的出面也成了最可能的解决办法了。

在舅权社会中,例如特罗布里恩德岛,据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弗洛伊德的恋母仇父的情结就不会发生。他们有的是恋姊仇舅的情结。执行社会权力的是母舅,所以母舅也成了被仇视的对象了。单就家庭的团结来看,把容易引起仇恨和反抗的权力关系移出了父母子的三角,很可以说是一种有利的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