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政事业单位费用和预算支出的异同

行政事业单位费用和预算支出的异同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政府会计主体使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支付职工工资或外部劳务费,在确认相关费用的同时,确认预算支出。这是指费用要素和预算支出要素的确认时点存在差异。

行政事业单位费用和预算支出的异同

行政事业单位[1]对资金活动流量减少的核算,在预算会计上以现金资源(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形式的资金结存)流出为核算对象,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对预算支出要素和相关科目进行核算。而在财务会计上则以经济资源的流出为核算对象,以权责发生制为主,对费用要素和相关科目进行核算。

1.核算对象角度的异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中的费用(以下简称“费用”)核算的是全部经济资源减少,而预算支出核算的是预算范围内的现金资源减少。费用要素的确认和预算支出的确认受到核算对象的影响,有时一致,有时不同。

当影响净资产的现金资源流出时,预算支出要素和费用要素一般要同时确认。如政府会计主体使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支付职工工资或外部劳务费,在确认相关费用的同时,确认预算支出。

当现金资源发生流出,但是经济资源并未发生变化(因而净资产没有变化)时,确认预算支出,但是不确认费用。如事业单位使用货币资金进行投资时,从经济资源变动的角度看,没有经济资源流出单位,因而没有费用发生;从收付实现制的角度看,发生现金的流出,产生预算支出。

当影响净资产的经济资源减少,但是没有现金资源的流出时,确认费用,但是不确认预算支出。如政府单位领出材料用于业务消耗时,经济资源减少,因此发生费用;而从收付实现制的角度看,没有流出现金资源,因而没有发生预算支出。(www.xing528.com)

2.会计基础引起的异同

费用要素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预算支出要素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会计基础的差异导致二者可能出现差异。

(1)临时性差异。这是指费用要素和预算支出要素的确认时点存在差异。如单位发生的未来用于消耗需要转入费用的某项资产权利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费用与发生的预算支出确认的时点不同,但从长期看,其范围是相同的,即确认为费用的事项,之前也会确认为预算支出。例如购买固定资产时,经济资源没有流出,因此不确认为费用,但是现金流出,因此确认为预算支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通过折旧计入费用,但是没有发生现金资源变化,因此不再确认为预算支出。

(2)永久性差异。费用体现经济资源相关的权利的减少,预算支出只与现金资源减少相关。例如,单位归还借款,债务人责任发生改变,但净资产所代表的经济权利和责任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确认为费用,但是它导致单位现金资源的变动,因此要确认预算支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