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资源配置战略视角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理论分析

基于资源配置战略视角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理论分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且Feltham和Ohlson所提出的剩余收益估值理论被Lundholm称为财务会计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继Ohlson和FelthamOhlson的研究之后,Berger等、Hayn、Subramanyam和Wild和Burgstachler and Dichev开始基于期权框架对会计估值效应进行研究。另外,张人骥、刘浩和胡晓斌将剩余收益理论直接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起来构建了剩余收益比率估价模型,试图探究更多的财务数据与公司价值的内在联系,为会计信息的估值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定量分析方法。

基于资源配置战略视角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理论分析

盈余和权益面值均是外部投资人用来估值的会计要素(Ohlson,1995;Feltham和Ohlson,1995;Zhang,2000)。并且Feltham和Ohlson(1995)所提出的剩余收益估值理论被Lundholm(2010)称为财务会计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贡献在于他们将“信息观”的研究范式转变为“计量观”的研究范式,由人们从仅关注股价行为的解释转向关注盈利和账面价值预测、计量与估值的研究上。与以往估值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在Feltham、Ohlson(1995)模型中,会计数据不再作为估值的信号,而是作为估值的解释变量,并为会计数字与公司价值之间建立联系,并且将价格表示为权益面值与盈余的线性函数。

继Ohlson(1995)和Feltham−Ohlson(1995)的研究之后,Berger等(1996)、Hayn(1995)、Subramanyam和Wild(1996)和Burgstachler and Dichev(1997)开始基于期权框架对会计估值效应进行研究。Berger等(1996)发现,对于具有清算选择权(Abandonment Option)的公司来说,公司的价值更多地表现清算价值;Hayn(1995)也认为在盈余足够低的情况下,公司清算比继续经营更可取,公司的价值更多地表现为清算价值;Subramanyam和Wild(1996)发现盈余的信息性与失败的风险呈负相关;Burgstachler和Dichev(1997)认为公司价值取决于递归价值和调整价值的相对大小;在此基础上,Zhang(2000)将Ohlson(1995)及Feltham−Ohlson(1995)的估值方法与资本投资决策相结合,把增长期权和清算期权融入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含期权的非线性估值模型。Zhang(2000)的研究表明,权益价值等于继续当期经营过程的价值加上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的期权价值,因此,具有内生投资的股权价值在盈余和账面价值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另外,张人骥、刘浩和胡晓斌(2002)将剩余收益理论直接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起来构建了剩余收益比率估价模型,试图探究更多的财务数据与公司价值的内在联系,为会计信息的估值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定量分析方法。(www.xing528.com)

不难发现,这些文献均是基于会计本身对公司进行估值分析,而对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营实质、业务特点与发展模式缺乏提炼与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