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框架与思路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框架与思路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 全书研究思路第1章,绪论。在介绍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并进一步阐明主体研究思路和全书的结构框架,最后论述本研究的贡献与创新。通常的实证思路是基于以净剩余模型为代表的估值模型检验权益面值、盈余与权益市值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基于Ohlson的剩余收益模型的研究,从Ohlson模型的拓展和优越性评估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框架与思路

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影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难点在于:公司经营战略的识别。尽管很多文献从不同方面检验了企业战略如何影响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大多数对战略的识别要么源自国外文献(如,Datta等,2003;Tang等,2011),要么是在国外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叶康涛等,2014;张先治等,2018),并且这些战略的识别缺乏现实基础,均是更多地依赖结果类财务指标,如资本密集度、固定资产更新水平、管理费用占比、非生产性支出、研发支出以及财务杠杆等,而忽略了这些指标本身是由战略所决定的。而现有广泛推崇和使用的是张新民(2014)基于财务报表各要素项目与公司管理活动之间内在联系所构建的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划分方法。由于资产结构特征可以清楚地诠释出公司运营的特点,更能反映出公司经营发展的要求,从而不同的公司战略必定会有相应的资产结构与之相对应,把公司的资产结构与公司对战略的自身表述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盈利模式与公司战略选择的匹配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具体的盈利模式和资源配置效率

基于此,本书以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的期权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战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基于资源配置战略视角,以盈余持续性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并以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盈余价值相关性和会计估值效应两个视角来检验资源配置战略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根据以上思路,全书共分为七章,如图1.1所示。

图1.1 全书研究思路

第1章,绪论。在介绍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并进一步阐明主体研究思路和全书的结构框架,最后论述本研究的贡献与创新。

第2章,文献综述。第一,盈余公告反应研究,主要识别影响盈余反应系数大小的因素。此章主要从未预期盈余大小和未预期盈余持续性加以回顾。(1)从未预期盈余大小来看,盈余公告前的信息环境对盈余市场反应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外部信息环境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多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外部信息环境主要包括公司基本特征、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监管环境。其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主要包括预披露信息、分析师的关注度、投资者调研频数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媒体,监管环境主要包括非公认会计准则盈余报告与制度环境。(2)从未预期盈余持续性来看,盈余持续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也产生重要影响,因为盈余持续性对于市场反应的大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盈余噪音与公认公计准则(GAAP)不完善、暂时性盈余、盈余创新、股利政策、盈余公告时间、审计资格以及社会信任度等。第二,会计信息估值研究,主要的动机是通过基本分析来寻找定价错误证券。主要存在三个研究维度:(1)质量驱动分析,主要通过识别那些会计基本信号可能预示着未来业绩良好的公司来寻找质量。通常的实证思路是基于会计信息能反映企业基本面这一前提假设而检验以特定财务报表指标为选股依据所能否获得超额持有收益(Ou和Penman,1989a;Lev和Thiagrajan,1993;Abarbanell和Bushee,1997)。(2)价值驱动分析,主要是通过识别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来寻找价值。通常的实证思路是基于以净剩余模型为代表的估值模型检验权益面值、盈余与权益市值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基于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模型的研究,从Ohlson(1995)模型的拓展和优越性评估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中模型拓展包括,Feltham−Ohlson(1995)模型、Burgstahler和Dichev(1997)非线性期权模型以及Zhang(2000)的非线性期权模型。其中,优越性评估包括不同模型的对比,一致的观点认为Ohlson(1995)剩余收益模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优越性。(3)质量与价值驱动相结合,将质量和价值结合起来进行基本分析。主要是将公司基本面与估值指标相结合,严格选出不仅财务状况好而且价值又被低估的公司(Li和Mohanram,2018),或者从安全性、便宜性以及质量三个维度构造综合性指标来预测股票未来收益(胡熠和顾明,2018)。(www.xing528.com)

第3章,理论基础。一是价值相关性理论,分别从决策有用的信息观和决策有用的计量观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其中,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为本书的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决策有用的计量观则为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会计信息估值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实物期权理论,分别从实物期权的核心思想、实物期权理论的代表观点以及实物期权理论的经验证据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实物期权理论为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如何影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三是战略管理理论,分别从战略管理的内涵和战略管理的经典框架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战略管理理论为本书的资源配置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特定的战略,就会迷失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战略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基于财务报表的战略理论,其主要从资源配置理论、报表到战略、资源配置战略指标构建以及不同资源配置战略的特点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基于财务报表的战略理论,不仅为会计要素到企业战略的理论突破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也为资源配置战略的识别以及资源配置战略指标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4章至第6章分别从盈余持续性、盈余价值相关性以及会计估值效应三个角度来检验企业资源配置战略的作用。

第4章,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盈余持续性。首先,基于持续性角度来探讨不同战略类型的企业在盈余持续性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经验证据表明,经营主导型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要显著强于投资主导型公司。在进一步区分盈余构成后发现,经营主导型公司的核心利润持续性显著强于投资主导型公司,但其投资收益的持续性显著弱于投资主导型公司。实证证据支持盈余及其构成的持续性均受到公司资源配置战略影响的结论。

第5章,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盈余价值相关性。探究不同资源配置战略下的盈余价值相关性差异。研究发现:从整体看,经营主导型公司的净利润较投资主导型公司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从盈余构成看,核心利润的价值相关性在经营主导型公司中更强、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在投资主导型公司中更强。实证证据支持资源配置战略是影响公司盈余价值相关性的重要因素的观点。此章的研究丰富和扩展了有关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为投资者解读公司的盈余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第6章,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会计估值效应。首先以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的期权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战略决定经营、经营决定会计”的逻辑主线。检验不同战略下的会计估值效应及其差异。研究发现:会计收益、权益面值的绝对估值效应在两类资源配置战略下存在显著差异,即经营主导型公司的会计收益估值效应强于投资主导型公司,而投资主导型公司的权益面值估值效应强于经营主导型公司。会计收益与权益面值的相对估值效应在经营主导型公司和投资主导型公司中不存在差异,即在两类战略下会计收益的估值效应均高于权益面值的估值效应。实证证据支持企业资源配置战略是影响公司会计收益、权益面值的绝对估值效应的重要因素的观点。

第7章,结论、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此章对全书进行总结,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