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杂技与武术:拾趣酒文化的奇葩艺术

中国杂技与武术:拾趣酒文化的奇葩艺术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术与杂技是中国艺林中的两枝奇葩,也都和酒紧密联系。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杂技自形成起,即浸润其中。中国传统杂技中,有不少节目就是直接来源于劳动或生产、生活用具的耍弄,例如有许多不同形状的酒器、酒具,被历代民间艺人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智慧成功地运用到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节目中。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的相辅相成,是中国杂技的重要艺术特点,而表现最典型的节目就是 “蹬技”。

中国杂技与武术:拾趣酒文化的奇葩艺术

武术杂技是中国艺林中的两枝奇葩,也都和酒紧密联系。

自卫本能的升华和攻防技术的积累,是武术产生的自然基础。武术不只是格斗技术、健身体育,而且影响到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医药保健、戏剧文学、方术宗教等。酒,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样深入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武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武者好酒,酒助武力,醉拳、醉剑和醉棍的创造都得益于酒。另外酒还能过理串气,而气功则是武术的灵魂。

今日中国杂技以它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博得了国内外广大观众的赞赏和喜爱。人们从这项传承数千载、历万劫而不衰的形体表演艺术中,看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乐观和不断追求超越自身与客观束缚的向上的民族性格。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杂技自形成起,即浸润其中。从杂技最辉煌的汉代,至20世纪东方人体文化最古老的、堪称 “活化石”的杂技艺术的复兴、灿烂,及其走向世界的当代,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优秀杂技节目,与酒和酒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散发着酒文化的醇香美韵,闪烁着酒文化的流光溢彩。杂技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与舞蹈一样,它产生的文化机制是多方面的。劳动技能的艺术化,自然是杂技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中国传统杂技中,有不少节目就是直接来源于劳动或生产、生活用具的耍弄,例如有许多不同形状的酒器、酒具,被历代民间艺人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智慧成功地运用到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节目中。“耍酒坛”这个节目就极其古老,一直流传到今天。中国自古有用陶制瓦坛酿酒和保存谷物的传统,美酒酿成或谷物丰收之后,先民们情不自禁地将这些陶制的坛子、盆等抛在空中,再以手承接,进而头顶肩传,形成一种高难技巧,变为 “耍坛子”的杂技艺术节目。(www.xing528.com)

明、清时代绍兴黄酒驰名全国,而盛酒的瓷坛也彩绘各种龙凤花纹,成为极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也成为一些杂技节目的艺术道具。《清稗类钞》中记载了一位清代耍酒坛的杂技艺人,那五彩金龙瓷酒坛在艺人手里像活了一般,高超的技艺,前代未有。

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的相辅相成,是中国杂技的重要艺术特点,而表现最典型的节目就是 “蹬技”。蹬技多数是女演员表演,演员躺在特制的台上,以双足来蹬。至于蹬何物体,可以说包罗万象,但最多的是绍兴酒坛和酒缸。宋代的 “踢弄”杂技中,就有 “踢酒缸”的节目。明代的蹬技形式多样,风俗画中有双足蹬酒缸,双手敲钱,边唱边蹬。明《宪宗行乐图》中,也画有三组蹬技,极为精彩。清人诸联的《明斋小识》中描绘了一位民间女艺人蹬酒瓮的精彩表演:“……遂仰卧于地,伸足弄瓮,旋转如丸。少焉左足掷瓮,高约二丈,将坠,以右足接交;右足掷,左足接之。更置一瓮,两足运两瓮,往来替换,若梭之投,若球之滚,若鸟之飞翔,忽倚忽侧,而不离于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