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酒文化与陶瓷-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

中国酒文化与陶瓷-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李白和杜甫现存的两千多首诗中,涉及饮酒的诗约有五百首。辽、金时期的陶瓷酒具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主要品种有鸡冠壶、花口瓶、鸡腿坛等;而元代由于实现了全国统一,其陶瓷酒具品种更加丰富,主要有高足杯、高足碗、梅瓶、玉壶春瓶、瓜棱瓶、胆瓶、凤首扁壶、四系扁壶、执壶、罐、坛等,其中高足杯、高足碗、扁壶等具有明显的草原文化特色。

中国酒文化与陶瓷-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

到了唐代,社会政治更加稳定,文化经济更加繁荣,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制瓷业、酿酒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唐代从事商贸活动者众多,大小集市林立,各种酒肆繁多,到处都能闻到醉人的酒香,盛放酒菜的陶瓷器具更是琳琅满目,堆叠成山。青瓷(图7-1)、白瓷(图7-2)均有,两者并行发展,几乎平分秋色,各占一半市场。

图7-1 唐代青瓷执壶

图7-2 唐代白瓷执壶

唐代酒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无酒不成礼仪”“有礼之会,无酒不行”等特殊的现象,还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饮酒礼仪。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认为饮酒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和环境,进而构成特定的诗意氛围,以增饮酒情趣。据统计,李白杜甫现存的两千多首诗中,涉及饮酒的诗约有五百首。那么,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酒文化氛围到底是怎样的呢?

具体来说,大致有这样的表现:文人士大夫们选择的饮酒对象多是高雅文士、亲朋好友、故交、豪侠等;饮酒环境多是花前月下、崇山峻岭、名山大川、竹林、高阁、画舫、荷亭等;最佳饮酒时节是春郊游赏、花季时分、清明时节、秋高气爽、冬雪纷飞、新春踏青、花好月圆之时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文人士大夫们用酒所营造出的超凡脱俗的文化内涵和温文尔雅的高尚情操[1]

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集镇的进一步增多,饭庄、旅舍、酒肆等比比皆是,各类饮食器具应有尽有,陶瓷类酒具亦是丰富多样,异彩纷呈。无论是汝、官、哥、钧、定所谓的“五大名窑”,还是普通的地方窑口,都有瓷质酒具的制作,尤其是各地民窑,瓷质酒具的生产数量惊人。由此可见,饮酒在宋代已经十分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图7-3 南宋官窑青釉八角

图7-4 宋代钧瓷龙首柄八棱杯

宋代官窑制作的瓷质酒具数量有限,仅有杯(图7-3、图7-4)、碗、盂、盏、瓶、尊等数种,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九中曾录载了宠臣张俊向宋高宗赵构进奉的礼单,其中就有汝窑酒具,如酒瓶一对、盏四只、盂二等[2]。另有金人赵秉文之诗《汝瓷酒尊》[3]云:

秘色创尊形,中泓贮醁醽。

缩肩潜蝘蜓,蟠腹涨青宁。

巧琢晴岚古,圆瑳碧玉荧。

银杯犹羽化,风雨慎缄扃。

相较官窑,宋代民窑酒具的制作则显得十分繁盛,品种众多,既有盛酒器,如梅瓶(图7-5)、玉壶春瓶(图7-6)、胆瓶、双耳瓶、瓜棱瓶、鼓腹瓶、琮式瓶(图7-7)、鸡首壶、天鸡壶、提梁壶(图7-8)、倒流壶(图7-9)、执壶(图7-10)、葫芦壶、各式罐、尊等,又有饮酒器,包括各式各样的杯、碗(图7-11)、盏(图7-12)、盂等。

图7-5 宋代定窑白瓷划花纹梅瓶

图7-6 宋代白瓷玉壶春瓶

图7-7 宋代龙泉窑粉青釉琮式瓶

图7-8 宋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壶

图7-9 宋代耀州窑青釉刻花倒流壶

图7-10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划花执壶

图7-11 宋代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式碗

图7-12 宋代吉州窑剪纸贴花双凤朵花纹盏

以梅瓶为例,这里简要说明一下它的形制演变和功能用途。梅瓶,古时又称“经瓶”“京瓶”,宋人赵令畤在《侯鲭录》卷第三中曾描述过它的形制、功能和用途:

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似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云以酒器,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瓶为五经焉。”[4]

可见,宋代梅瓶主要是用来盛酒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称它为“梅瓶”呢?这与它后来的用途发生了变化有关。明清时期,各类酒具层出不穷,尤其是盛酒的器具明显增多,而此时作为盛酒器的梅瓶,被设计更巧妙、使用更便利的其他器具所取代。但由于梅瓶造型秀美,端庄大气,颇似大家闺秀,亭亭玉立,令人痴迷,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十分喜爱这一瓶式,因此它的生产持续不断,一直延续至今。不过明清以后,梅瓶不再作为盛酒器使用,而是作为陈设欣赏器,主要用来插放折枝梅花,于是就有了“梅瓶”之名。

与两宋同时并存的辽、金、元三朝,其民众大多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属于“马背上的民族”,尤其喜爱饮酒。他们常常腰系酒壶,驰骋四方,无拘无束,豪迈洒脱,由此而形成的酒文化别有一番滋味。辽、金时期的陶瓷酒具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主要品种有鸡冠壶(图7-13)、花口瓶(图7-14)、鸡腿坛(图7-15)等;而元代由于实现了全国统一,其陶瓷酒具品种更加丰富,主要有高足杯(图7-16)、高足碗、梅瓶、玉壶春瓶、瓜棱瓶、胆瓶、凤首扁壶、四系扁壶、执壶(图7-17)、罐、坛等,其中高足杯、高足碗、扁壶等具有明显的草原文化特色。

图7-13 辽代白釉刻牡丹花纹鸡冠壶

图7-14 辽代白釉花口瓶

图7-15 辽代茶绿釉鸡腿坛

图7-16 元代釉里红堆塑蟠龙纹高足杯

图7-17 元代红釉暗刻云龙纹梨式执壶

图7-18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谓“仿古创新,集其大成”“开一代未有之奇”,相伴而生的陶瓷酒具也是无所不备、无所不有,品类繁多,各种釉彩几乎均有制作,器型亦是极其丰富,如葫芦瓶、扁瓶、天球瓶(图7-18)、胆瓶、梅瓶、玉壶春瓶、扁壶、僧帽壶、带盖执壶(图7-19)、莲瓣卤壶(图7-20)、高足碗、鸡心碗、高足杯、压手杯(图7-21)、鸡缸杯(图7-22)、十二月花神杯(图7-23)。其中,天球瓶和扁壶明显受到了外来工艺文化的影响;而压手杯、鸡缸杯、十二月花神杯等都是当时的名品,名贵一时。下面就对这三种古代陶瓷酒器名品分别做简要的讲述。

图7-19 明嘉靖 酱釉描金开光孔雀牡丹纹执壶

图7-20 明宣德 景德镇窑祭红釉莲瓣卤壶

图7-21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图7-22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图7-23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神杯

压手杯,撇口,弧腹,圈足,足底外沿凸出一条棱线,手持时口沿正好和拇指指节相合,并因器壁自口沿而下胎体渐厚,托于手心,有凝重之感,故名。据明人高濂《遵生八笺》第三部分记载:

我明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永乐年制”四字,细若粒米,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用可久,价亦甚高。若近时仿效,规制蠢厚,火底火足,略得形似,殊无可观。[5]

鸡缸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造型精致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有端庄婉丽、清雅俊秀的风韵。鸡缸杯以成化斗彩制品最为精妙。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即什么是斗彩瓷器呢?

所谓“斗彩瓷器”,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结合装饰的一类瓷器。斗彩,古时亦称“逗彩”,取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争奇斗艳之意,另有“青花填彩”“青花点彩”“青花加彩”等诸多称谓。其制作工序是:先用青花料勾勒出完整的图案纹饰的轮廓,然后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青花轮廓内通过点、填、涂、画等方式,将红、黄、绿、紫等各种彩料填涂到适当的位置,以完成彩色图案纹饰,再入烤花炉低温烘烤而成。

尽管斗彩瓷器在古代十分著名,但“斗彩”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晚,目前最早见于清代的一部著作《南窑笔记》中。根据《南窑笔记》“彩色”条记载:

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6]

然而,此定义并不太符合今人对“斗彩”的认识,而更符合今人所言的“青花五彩”。根据今人对“斗彩”含义的理解,《南窑笔记》中所录载的“填彩”,即“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似乎更加符合斗彩的含义。

根据考古发现,斗彩瓷萌发于明代宣德时期(图7-24),发展于正统时期,成熟于成化时期。尤其是成化斗彩瓷器,瓷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莹润,釉质匀净如膏脂。彩料精良,画技高超,用国产的平等青料绘制的釉下青花呈色淡雅,润人眼目;釉上彩绘则是艳而不俗,柔和悦目,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深受皇室贵族们的喜爱。

现在我们再来讲述成化斗彩鸡缸杯,这类杯子的装饰画面(图7-25)是:上面绘有两组子母鸡图,一组绘一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和一小鸡在啄食蜈蚣,两只小鸡在嬉戏;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和三小鸡啄食蜈蚣,间饰以湖石、月季幽兰和牡丹等,画面情趣盎然,生动形象,俨然一派初春的景象。该画面的底本则来自宋代宫廷画作《子母鸡图》,成化皇帝深爱此画作。景德镇御器厂的工匠将此画面绘制到瓷器上,用符合成化皇帝审美的斗彩装饰来加以呈现。(www.xing528.com)

图7-24 明宣德 斗彩莲池鸳鸯纹碗

图7-25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装饰展开图

根据清代蓝浦编撰的《景德镇陶录》卷五记载:

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上绘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7]

成化斗彩鸡缸杯以其新颖的造型、清新的装饰、精湛的技艺,备受后世夸赞和欣赏,就连清代的乾隆皇帝都对这类瓷品推崇有加,曾作《成窑鸡缸歌》[8]来赞美它的美妙和珍贵。其诗文云:

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

殷周鼎彛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

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

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

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

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

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

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

据《明神宗实录》记载:

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9]

可见,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在万历年间就已十分名贵,流传至今,更是价值连城。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上,被中国富商刘益谦以2.812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24亿元)的成交价拍得。这个价格再次刷新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其贵重程度由此可窥一斑。

十二月花神杯以康熙制品最为著名,有青花、五彩两种装饰品类,均是当时的景德镇御窑厂为康熙皇帝烧制的瓷质酒器。这类杯子一套12件,器型基本相同,均是撇口,深腹,浅圈足,规整雅致,精巧绝伦。胎体轻薄如纸,胎质乳白,晶莹剔透。外壁分别用一年十二月中不同的应时花卉作为装饰花纹,以一月水仙花开始,然后依次是迎春花桃花、牡丹花、石榴花、荷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月季花和梅花,一杯一花,腹壁一面绘一种应时的花卉,指代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另一面配以相应的诗句,惯称“十二月花神杯”。每杯所绘的花卉、诗句和对应的花神分别为:

一月,水仙花,花神乃神话中的水中仙子宓妃,所配诗句为“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迎春花,花神杨贵妃,所配诗句为“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所配诗句为“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四月,牡丹花,花神丽娟,所配诗句为“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五月,石榴花,花神卫子夫,所配诗句为“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

六月,荷花,花神西施,所配诗句为“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兰花,花神苏小小,所配诗句为“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八月,桂花,花神徐贤妃,所配诗句为“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九月,菊花,花神左贵嫔,所配诗句为“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十月,芙蓉花,花神花蕊夫人,所配诗句为“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十一月,月季花,花神王昭君,所配诗句为“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十二月,梅花,花神寿阳公主,所配诗句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花是天地灵秀之所钟,是美的化身。赏花在于悦其姿色,知其神骨,只有如此,才能遨游在每种花的独特韵味之中,深得其中之情趣。正如古人所云:“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阶砌,金莲冉冉池塘……”花的独特性情便在这清、幽、雅、丽之间,这是赏花者美好的心灵享受。

当然,花因季节、时节、地势的不同,而给人以不同的气质和美感。所谓“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是梅花的美;“锦烂重阳节到时,繁华梦里傲霜枝”,是菊花的美;“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是兰花的美。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为花写下了动人的篇章。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花已经成为一种心的向往和绝美的精神境界,深深地美化着人们的心灵。爱花、惜花之人,自然也为百花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因此在中国,百花各有其花神,也各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康熙朝之后,这类十二月花神杯仍有烧制,不过多是仿烧,只是尺寸大小与康熙制品略有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十二月花神杯”逐渐成为一个知名的历史品牌,后世仿制的底款也多留有“大清康熙年制”字样,每只花杯都被瓷器爱好者和收藏者视如珍宝。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陶瓷酒具上经常会题写与酒有关的文字,尤其是题写与酒有关的诗句,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酒文化现象。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唐代长沙窑瓷酒具上就有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如执壶(图7-26、图7-27、图7-28)上题写的“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10]春声”“去岁无田种,今春乏酒财。恐他花鸟笑,佯醉卧池台”“主人不相识,独坐对林全[11]。莫慢愁酤酒,怀中自有钱”等诗句。

图7-26 唐代长沙窑“春水”诗文执壶

图7-27 唐代长沙窑“去岁”诗文执壶

图7-28 唐代长沙窑“主人”诗文执壶

唐人爱写诗,又喜饮酒,将酒诗题写于酒器之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些酒诗多为打油诗,文学性不太强,具有典型的民间趣味,但它们多未被收录于《全唐诗》,对于保存唐代诗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是由于这些唐诗被题写于瓷质酒具之上,才得以保存下来,并留传至今。

在瓷质酒具上题写文字,一是为了增强酒具的文化性,提高其附加值;二是为了产品的广告宣传,增加其销售量。古代不少陶瓷酒具上题写有“清香美酒”“清沽美酒”“武陵城里崔家酒,天上应无地下有”等(图7-29、图7-30、图7-31),类似于今天的广告宣传语,这也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图7-29 元代龙泉窑青釉凸印“清香美酒”铭文梅瓶

图7-30 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清沽美酒”铭文梅瓶

图7-31 宋代白釉褐彩诗文梅瓶

中国酒文化声名远播,享誉世界,自汉代以来不断向外传播拓展,即使发展到今天,世界上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在竞相模仿、学习和研究中国的酒文化。其中,中国陶瓷酒具的制作,对世界陶瓷的生产发展和中国酒文化的广泛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讲后练习题:

1.斗彩,古代又称“逗彩”,取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争奇斗艳之意。( )(判断题)

2.古代在瓷质酒具上题写与酒有关的文字,一是为了增强酒具的文化性,提高它的附加值;二是为了产品的广告宣传,增加它的销售量。( )(判断题)

3.根据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宋代宠臣张俊在向宋高宗赵构进奉的礼单中,有________窑瓷器酒具,如酒瓶一对、盏四只、盂二等。(填空题)

4.明清时期,瓷质梅瓶主要用作陈设欣赏器具,主要用来插放________。(填空题)

讲后讨论题:

请问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家乡的长辈们在饮酒时都有哪些独特的饮酒文化和习俗?请你分享给大家吧。

【注释】

[1]朱顺龙、李建军:《陶瓷与中国文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第44页。

[2][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金]赵秉文:《滏水集》卷六《律诗·汝瓷酒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明]高濂:《遵生八笺》第三部分。

[6][清]张九钺:《南窑笔记》,清抄本。

[7][清]蓝浦撰,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卷五,清嘉庆二十年翼经堂刻本。

[8][清]爱新觉罗·弘历:《御制诗集》卷三四《成窑鸡缸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明]温体仁等编修:《明神宗实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红格抄本。

[10]哢(音lòng),鸟鸣的意思。

[11]全,这里当为错别字,应作“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