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陶瓷与建筑文化:深度解析

中国陶瓷与建筑文化:深度解析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文明的史诗与中国文化的纪念碑,中国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创造。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陶瓷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建筑文化对陶瓷制作的深刻影响。就陶瓷与中国建筑文化的关系而言,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这主要表现在:陶瓷既可作为实用的建筑材料,又可以起到美化装饰建筑的功用。它们的发明和使用,是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的一大革新,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陶瓷与建筑文化:深度解析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文明的史诗与中国文化纪念碑,中国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创造。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陶瓷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建筑文化对陶瓷制作的深刻影响。就陶瓷与中国建筑文化的关系而言,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这主要表现在:陶瓷既可作为实用的建筑材料,又可以起到美化装饰建筑的功用。

建筑陶器是在烧制日用生活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手工业。砖、瓦就属于建筑陶器,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它们的发明和使用,是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的一大革新,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的砖、瓦,初见于西周时期,材质以泥质灰陶为主,也有少量泥质红陶,胎质一般比较粗糙。

西周初期出现了板瓦(图10-1)、筒瓦(图10-2)、瓦当(图10-3)等大型宫殿建筑顶部使用的陶器构件。瓦当是指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即瓦的堵头,位于众瓦之底,造型独特,其形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它不仅便于屋顶排水,还能起到保护美化屋檐、延长建筑寿命的作用。西周时期的瓦当多呈半圆形,且多素面无纹,偶尔有带简单花纹图案装饰的。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瓦当是陕西岐山凤雏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晚期的半圆形瓦当[1]

图10-1 西周板瓦

图10-2 西周筒瓦

图10-3 西周瓦当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城市和宫殿,这使建筑陶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建筑所用的砖、瓦,到此时已经基本完备,并且在技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砖是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材料,品种繁多,大多出现于战国时期。不过砖在早期主要用于铺地和砌壁面,后来才用于筑墙。铺地的砖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型薄砖,呈方形或长方形,通常称为方砖或长方砖,均用模压成型,外饰花纹;另一类是大型空心砖,大多长1米有余,长方形条石状,内部中空,每块砖壁厚2至3厘米,故名“空心砖”。这种砖大而稳重,坚硬结实,平整美观,在当时的大型建筑物中常用于铺筑踏步和台阶,以增添端庄雄伟的气氛,是十分理想的建筑材料。此外,空心砖还可用于建造椁室,以代替木制椁板。从传世品及出土物来看,空心砖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虽时隔两千年之久,但很少发现有被压坏的。这说明当时的陶工已经懂得了空心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力与实心物体相同的原理,并把它巧妙地运用到制砖工艺上,如此既可节省原料,又能减轻砖的重量,这是一项重要的发明创造。砖的两端通常挖有圆形或长方形的孔洞,它能使砖的内壁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水汽溢出,否则气体受热膨胀,砖会有爆裂的危险。砖外壁多饰印花纹,但所饰图案花纹因产地不同而各异。

战国时期,中国木构瓦房的屋顶设施已经基本完善。制瓦业发达,板瓦、筒瓦、瓦当、瓦钉等建筑陶器大量生产。尤其是瓦当的造型和纹饰十分丰富,并且因产地的不同而形态各异,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以周代的卷云纹半圆形瓦当、战国时期燕国饕餮纹半圆形瓦当(图10-4)、战国时期齐国树木双目纹半圆形瓦当(图10-5)、战国时期秦国的云纹圆形瓦当(图10-6)等最具代表性。

图10-4 战国时期燕国饕餮纹半圆形瓦当

图10-5 战国时期齐国树木双目纹半圆形瓦当

秦汉时期,建筑陶器的生产在当时的制陶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烧制技术,都比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极具时代特色的画像砖和带有各种花纹的瓦当。

秦汉画像砖的形制主要有大型空心砖和小型实心砖两种。大型空心砖(图10-7)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常用作大型建筑的台阶。秦代画像砖基本上延续了战国时期的制作风格。进入汉代以后,开始流行小型实心砖,这种砖在东汉以后的墓葬中大量出现,它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的墙壁。汉代的小型实心画像砖一般会在砖面上拍印各种花纹,因此,小型实心画像砖不仅是一种建筑材料,还是一种富有艺术价值的陶质工艺品。汉代画像砖不仅形制多样,而且装饰画面十分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

图10-6 战国时期秦国云纹圆形瓦当

图10-7 秦国玄武纹空心砖

具体而言,汉代画像砖的装饰题材主要可分为五类:一是反映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场面的画像砖,如播种收割、采桑渔猎,这是画像砖内容最突出的部分,也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东汉采莲渔猎画像砖(图10-8),采用模制高浮雕的装饰手法,再现了当时人们采莲、渔猎的场景,整个画面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二是建筑画像砖,多反映当时的庭院建筑和室内陈设等。如四川成都羊子山遗址出土的汉代宅院画像砖(图10-9),就属于这一类,画面详细地展示了汉代宅院的建筑格局和人们在宅院中的各种活动。三是描写社会风俗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装饰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宴乐舞戏、市集杂技以及表现皇室贵族的享乐生活等,如汉代观伎画像砖(图10-10),就生动地表现了汉代宴宾陈伎的习俗。四是车骑出行之类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通常采用浅浮雕的表现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盛况。五是表现神话故事的画像砖,如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公。如河南郏县鸿畅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砖(图10-11),就形象地描绘了神话中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传奇故事。

图10-8 东汉采莲渔猎画像砖拓片

图10-9 汉代宅院画像砖

(www.xing528.com)

图10-10 汉代观伎画像砖

图10-11 汉代伏羲女娲画像砖

瓦当是最能表现各个时期艺术风格的建筑陶器。秦和西汉初期素面瓦当减少,以圆形带纹饰的瓦当为主。秦代瓦当的装饰花纹,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和云纹三种。秦代的动物纹瓦当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装饰题材丰富,主要有鹿纹、夔龙纹、夔凤纹、豹纹、鸟纹、鱼纹等。这些瓦当的装饰内容,常以谐音的手法寓意吉祥,反映了秦人祈福求祥的心理,如“鹿”谐音“禄”,“鱼”谐音“余”,这为后来吉祥图案的流行开了先河[2]。秦代早期比较流行单一的动物纹样装饰方法,如鹿纹圆形瓦当(图10-12),整个画面中只有一只奔跑的鹿,生动活泼,简洁优美。植物纹瓦当的装饰纹样以树叶、莲瓣、葵瓣等居多。如传世的葵纹圆形瓦当(图10-13),中心有一个圆钮,外围是同心圆,在外圆圈带周围装饰葵花瓣,图案化繁为简,既概括了葵花的特点,又美观和谐。秦统一六国后,瓦当的主要装饰花纹变成了云纹,它既融合了战国时期各国瓦当的制作特点,又继承了秦国传统瓦当的艺术风格。云纹瓦当形制多样,装饰富有变化,其云纹图案多模仿自然界中的云朵、花枝、蘑菇等众多植物形象,逐渐构成了比较抽象的卷云纹。它的装饰构成基本上是在边轮范围内用弦纹把瓦当分为两圈,再把内外圆间的面积分成四个等同的扇面,然后填以各种云纹图样,内圈则装饰成方格纹、网纹、点纹、四叶纹或树叶纹等,如图10-14所示。秦汉时期,人们祈求得道升天,云纹表达的就是类似祥云缭绕在建筑之上的情景,使人有种飞天升仙之感。正因为如此,云纹成了秦代瓦当装饰的主流图案。汉代瓦当继续沿用这种图案,只是纹样稍粗一些。

图10-12 秦代鹿纹圆形瓦当

图10-13 秦代葵纹圆形瓦当

图10-14 秦代云纹圆形瓦当

秦代瓦当中,文字瓦当比较少见,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逐渐出现。汉代瓦当除了常见的云纹瓦当,更多的是文字瓦当。文字瓦当起源于战国时期,至汉代盛行一时。汉代文字瓦当上的文字内容可分为宫殿类、官署类、祠墓类和吉语类四种,尤以宫殿建筑类为多,这成为稽查当时宫殿建筑的重要证据,如饰有秦代雍城著名宫殿名称的“橐泉宫”瓦当和写有上林治事处名称的“上林农官”圆形瓦当(图10-15)。这些瓦当文字多用篆书,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宝贵资料。

图10-15 汉代“上林农官”圆形瓦当

图10-16 汉代龙纹圆形瓦当

汉代带有装饰图案的瓦当中,最常见的是四神瓦当。四神指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四种灵兽。四神瓦当一般分别放在殿阁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上,用来镇宅辟邪,因为汉人深信四神与天地万物、阴阳五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传世的一件龙纹圆形瓦当(图10-16),外缘较宽,中心有一乳钉状圆钮,青龙颈、腹下有鳞甲,口张开,眼睛圆睁,肋间生翅,龙尾翘起,腿爪奋力蹬踏,显得十分威猛。整个瓦当构图匀称均衡,布局充实丰满,细节刻画入微。

讲后练习题:

1.陶瓷与中国建筑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陶瓷既可作为实用建筑材料,又能美化装饰建筑。( )(判断题)

2.西周初期出现了板瓦、筒瓦、________等大型宫殿建筑顶部所使用的陶器构件。(填空题

3.秦代的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内容常以谐音的手法寓意吉祥,如“鹿”谐音“________”,“鱼”谐音“余”等,这为后来吉祥图案的流行开了先河。(填空题)

4.汉代带纹饰图案的瓦当中最常见的是四神瓦当,四神指的是________、白虎、朱雀、玄武。(填空题)

讲后讨论题:

请结合你的亲身感受和体会,谈谈你对陶瓷与中国建筑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注释】

[1]王亦儒:《秦砖汉瓦》,合肥黄山书社,2016年,第4页。

[2]王亦儒:《秦砖汉瓦》,合肥:黄山书社,2016年,第9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