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广南广窑址,青瓷生产典型代表

南广南广窑址,青瓷生产典型代表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磻溪镇南广村的宋窑就是典型的代表。最大的南广窑址位于南广村东100米。此后,亦有李氏迁居磻溪及南广一带。南广古窑出土的瓷器绝大部分都是青瓷,大都为碗、碟、壶等日用瓷器。这些青瓷在国内出土并不多,其生产目标在于投入世界市场。但据南广当地年长者回忆,有个别古窑到了解放前后还在生产。专家表示,据初步考古调查判断,古窑址主要以生产民用瓷碗为主,工艺仿定窑芒口瓷比较多。

南广南广窑址,青瓷生产典型代表

文/白荣敏 图/马树霞提供

福鼎市城北十五公里的点头镇观洋村碗窑自然村村名因窑址而得名,亦是一处典型的制陶遗址。二〇一六年八月,福建省考古队对该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该村碗窑出土物的种类、特点均表明,其年代上限可到南宋

清戏文茶担

福鼎制陶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在对店下马栏山、洋边山、秦屿后门山等古人类遗址进行挖掘中,采集到大量的彩陶器残片等,有泥质陶、夹砂陶和硬陶,距今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商周时期,福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到全市各地,历次的考古调查中,在共发现的39处商周文化遗址中依然采到大量的陶罐、陶盆、陶盘等,这些遗址包括点头马洋山,白琳后尾山、湖尾山、店基山,桐山枕头山等,说明商周时期的制陶基本覆盖福鼎全境。汉、三国以后,随着中原士族和百姓的不断迁徙入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制陶业进一步发展,在桐山等地发现,收缴的汉代至三国、两晋时期的陶罐、青瓷罐、盘口壶等文物标本,制作精美,专家鉴定为越窑生产的瓷器,显示福鼎与浙江的渊源关系,但不排除福鼎当地亦能生产。1958年,在秦屿发现了南朝时期的墓葬,出土了青釉四系小罐、青釉四耳罐等青瓷罐。1974年,又在沙埕镇发现多座唐代砖室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瓷器。

到了唐宋,陶瓷业进一步发展,在磻溪、管阳、叠石等瓷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建设窑场,生产瓷器,畅销海内外。宋代以来,特别是随着南宋定都杭州,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福鼎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制瓷业发展也到了一个顶峰。

位于磻溪镇南广村的宋窑就是典型的代表。

南广村位于磻溪镇西北部,距离磻溪集镇28公里,距福鼎市区63公里,平均海拔700‐750米。此间瓷土丰富,竹木森秀,为陶瓷业发展提供充分的自然资源条件。最大的南广窑址位于南广村东100米。窑址为丘陵地,范围约2.5平方公里,有一山涧从西往东流入磻溪,涧中有一瀑布名叫龙亭瀑,据称是全省最高单级瀑布。考古专家在几座小山丘上发现多处堆积层,厚0.8‐1.2米。1982年省考古队采集有青瓷执壶、碗、碟、砚及窑具等,年代为南宋。

马升记大中国茶壶

据记载,磻溪南广的先民们主要来源于李氏和林氏的几支后裔。北宋太平兴国三年(778年)磻溪林氏肇基始祖林遇自浙江平阳徙居磻溪西宅拓基立业。此后,亦有李氏迁居磻溪及南广一带。在这些迁徙者中,有不少制作陶瓷的匠人,将纯熟的技术带到高岭土蕴藏丰富的南广,从此就地取材开窑烧瓷,使得陶瓷艺术在福鼎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www.xing528.com)

南广古窑出土的瓷器绝大部分都是青瓷,大都为碗、碟、壶等日用瓷器。《福建古代经济史》认为,福建青瓷的生产,主要着眼于外销实用品,因此产量上升很快,相应地质量就不及江西、浙江产品精美雅致。这些青瓷在国内出土并不多,其生产目标在于投入世界市场。我们知道,福鼎靠海,境内有沙埕港,距离三都澳亦不远,为瓷器的出口提供了交通条件。考南广宋代窑址,今天看来虽然地处深山僻处,但依然可辨有古官道通往古窑,而且据有关人士考察,南广古官道旁,随处可见破碎的瓷片。

在发现的窑具中,有匣体、支座、垫圈。专家认为,烧制采用匣钵体烧,也有用垫饼或垫圈,这正是体现了宋代青瓷烧制技术的大幅度提高。此前烧窑,所采用的匣钵体是在一个匣钵体内正放着一件瓷器烧制。北宋中期以后,建窑采用了覆烧法,即将碗盘之类的瓷器若干件,反置于由垫圈组合而成的匣钵体内进行烧制,一次可以烧若干件。这就大大提高了质量,提高了生产率。(参阅唐文基《福建古代经济史》,第259‐260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

福鼎窑小茶壶

据了解,到了元、明出现了青花瓷、釉里红等。后由于社会动荡,加之外来的陶瓷器输入的冲击,清代民国时代,福鼎的陶瓷工艺逐步式微

但据南广当地年长者回忆,有个别古窑到了解放前后还在生产。制瓷需要瓷土,当时瓷土矿场的场面相当热闹,村里百余号人,挥舞的锄头如同暴雨的雨点,采下来的土块装上数百辆板车运往瓷窑,只记工钱不算土价,一车土大约可得工钱2至5角不等。这些瓷土运至瓷窑附近作坊,瓷匠们将之粉碎,过筛,然后化浆、榨泥,制成适合于各种成型方法的坯釉料;再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然后干燥、上釉;将经过成型上釉的半成品,在高温的窑炉中烧制出窑。出窑后,来自外省或十里八乡的商贩拉着板车来采购瓷器。

考古工作者还在点头、管阳、叠石、店下等乡镇发现古窑址,而且在叠石乡车头村一带,至今仍有零星的瓷窑在烧制,但他们只烧制一些民间使用的碗碟、箸笼、瓮罐等。

距福鼎市城北15公里的点头镇观洋村碗窑自然村村名因窑址而得名,亦是一处典型的制陶遗址。2016年8月,福建省考古队对该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该村碗窑出土物的种类、特点均表明,其年代上限可到南宋。据新闻报道,他们从一处窑址内清理出部分文物标本,其中有烧制工具垫饼,以及层层叠叠粘连着的青瓷碗、青白瓷生活器皿等。专家表示,据初步考古调查判断,古窑址主要以生产民用瓷碗为主,工艺仿定窑芒口瓷比较多。根据碗窑出土物的种类、特点可以判断,其年代上限可早到南宋,并延续到元、明、清。

福鼎窑小茶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