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贵妃的魂魄是否仍存于世?

杨贵妃的魂魄是否仍存于世?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玄宗被迫赐杨贵妃自缢。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认为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另一种观点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而在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

杨贵妃的魂魄是否仍存于世?

杨贵妃魂系何处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门。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不仅美貌倾城,能歌善舞,而且天资聪颖,善于迎奉。始为玄宗子寿王李瑁妃,后为唐玄宗李隆基所宠幸,晋为贵妃。她与唐玄宗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日子。其堂兄杨国忠,升任宰相,权倾朝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判乱,玄宗无军可调,出逃四川,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士兵不行,诛杀杨国忠。玄宗被迫赐杨贵妃自缢。(www.xing528.com)

马嵬驿贵妃自缢在历史上不知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的咏叹,文章开始引的就是杜甫的《长恨歌》中描写的一段,然而,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团。

一种观点认为杨贵妃确实死了。史书记载杨玉环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认为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另一种观点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故,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更有人认为杨贵妃远走他乡。台湾学者卫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中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而在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至今在日本还留有贵妃墓。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