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民阵线建立及其对巫统的权力加强与支配地位的影响

国民阵线建立及其对巫统的权力加强与支配地位的影响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民阵线最多时拥有十四个政党。只有民主行动党没有加入国民阵线,始终保持反对党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国民阵线大大增强了巫统的权力和控制力。总之,1974年建立的国民阵线将代表各族群利益的政党大多收入囊中,这大大加强了执政党的统治基础,使其在以后的历次大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确立了巫统的支配地位,使其能主导国民阵线和政府。

国民阵线建立及其对巫统的权力加强与支配地位的影响

“5 · 13”事件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政治制度的改变,即国民阵线成立,扩大了之前由巫统、马华公会和印度人国大党组成的联盟。

在“5 · 13”事件后,巫统不仅修改宪法和制定新经济政策,而且还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拉拢了更多政党加入联盟。最早是1970年砂拉越人联党与砂拉越联盟党结盟,1972年2月民政党加入联盟,之后,人进党、伊斯兰党加入。在此基础上,1974年6月1日国民阵线(Barisan Nasional,BN,简称“国阵”)正式成立,成员党有巫统、马华公会、印度国大党、伊斯兰党、人民进步党、砂拉越联盟、砂拉越人民联合党、民政党、沙巴联盟党等九个政党。国民阵线最多时拥有十四个政党。只有民主行动党没有加入国民阵线,始终保持反对党的身份。

国民阵线扩大了执政党的统治基础,阵线不仅包括代表三大族群的巫统、马华公会和印度人国大党,又收编了伊斯兰党,这有助于“强化马来人政权的基础”[8],还加盟了东马两州的几个政党,扩大了国民阵线的代表性。(www.xing528.com)

更重要的是,国民阵线大大增强了巫统的权力和控制力。新总理拉扎克说:“这个政府是以巫统为基础的,我认为巫统有责任决定政府的形式——政府必须遵从巫统的意愿和目标——政府也必须执行巫统制定的政策。”[9]巫统成为国民阵线中的龙头老大,实际上支配着国民阵线,也支配着政府。而过去在联盟扮演主角的马华公会和印度人国大党沦为配角,马华公会已不获华人支持,现在民政党加入国阵,两党相互牵制,正有助于巫统对他们进行制衡和掌控。伊斯兰党加入国民阵线,主要负责推动政府的伊斯兰政策,但该党的目标与巫统相去太远,党员认为伊斯兰党在国阵受到轻视,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10]1977年政府任命穆罕默德 · 纳西尔为吉兰丹州务大臣,遭到伊斯兰党多数领导人的反对,12月伊斯兰党最终退出国阵,重新成为反对党。

总之,1974年建立的国民阵线将代表各族群利益的政党大多收入囊中,这大大加强了执政党的统治基础,使其在以后的历次大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确立了巫统的支配地位,使其能主导国民阵线和政府。这一在20世纪70年代初确立的政治权力分配格局,对马来西亚以后的政治发展一直发挥巨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