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臭氧层与紫外线:形成和破坏

臭氧层与紫外线:形成和破坏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近15~25公里高空处的臭氧薄“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就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要了解臭氧层的形成,仍然需要求助于光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就是这三四个臭氧分子一点一点地集聚成为臭氧“层”的。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懂得了臭氧“层”的形成原因。然而我们被告知,在人类施放化学产物的作用下,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也就是说,这一高度的大气臭氧含量正在减少。

臭氧层与紫外线:形成和破坏

臭氧分子由三个呈三角形组合的氧原子构成,其特有的性质是可以吸收紫外线。紫外线存在于太阳光谱中肉眼不可见的部分,由于是位于紫光以外的短波附近,故称紫外线。

位于近15~25公里高空处的臭氧薄“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不应将臭氧带想像为纯净的臭氧组成,而应视为臭氧较别处更为集中的高空区。这里臭氧虽然相对集中,但含量依然极低,浓度值始终要以百万分之几计算。

中学地理书上我们已学过,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散逸层和电离层。臭氧就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你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臭氧为什么不是均匀分布于整个大气层,而是集中在一特定高度的高空?大气层毕竟是一个动力系统,那里有暴风动态纷乱无序,可为什么其组成不是均匀和浑然一体而是分层的?我们将会看到,这个道理虽然极简单,但又是极重要的。

要了解臭氧层的形成,仍然需要求助于光和分子的相互作用。接受光线照射的分子吸收部分光能,便可以在分子各能级之间出现量子跃迁。在被吸收的光能作用下,分子会出现振动、转动和移动。让我们假定能量吸收作用十分强烈。这时,分子会振动得很有力,使组成分子的原子相互脱离。

譬如,氧分子(O2)在受到太阳照射后会发生分解,产生出两个游离态的氧原子。释放出来的氧原子性质十分活泼,它们会立即做出反应,与其他原子连接,形成另一种分子。(www.xing528.com)

首先,有两种浓度极大的分子可作为游离态氧原子的结合体,它们是氮分子(N2)和氧分子(O2)。氮为惰性气体,氧原子与之结合的可能性不大。剩下的就是氧了。游离的氧原子(O)确实能成功地实现与氧分子(O2)的结合,形成臭氧分子(O3)。

这样氧分子分解继而形成臭氧分子的双重机制并不是十分有效的。在100万个空气分子中,仅能形成三或四个臭氧分子。就是这三四个臭氧分子一点一点地集聚成为臭氧“层”的。

臭氧所以在15~25公里的高空形成,是基于两种简单原因。3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已没有足够的氧气;在15公里以下的大气层,由于到达那里的太阳光谱不再有适宜的波长,使氧气已不可能分解为氧原子。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懂得了臭氧“层”的形成原因。然而我们被告知,在人类施放化学产物的作用下,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也就是说,这一高度的大气臭氧含量正在减少。这很令人担忧,虽然臭氧含量很少,但其浓度变化对人类健康和气候带来很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