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不同地区老年人性别结构特征与差异

中国不同地区老年人性别结构特征与差异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3年龄与性别结构注: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5》的划分,少儿人口指14周岁及以下的人群,劳动年龄人口指15周岁及以上和64周岁及以下的人群,老年人口指6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在老年人口中,中部地区男性人口较多,性别比为104.9∶100,而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女性人口超过了男性,性别比分别为99.3∶100和98.2∶100,呈现出男性老年人口少于女性老年人口的现象。

中国不同地区老年人性别结构特征与差异

如表3-3所示,我国农村总体性别比为110.4∶100。这种性别失衡现象主要出现在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性别比为109.3∶100,比较接近总体的性别比,而少儿人口中的性别比则达到了126.3∶100,远远超过其他两个年龄段的性别比。这种低年龄段的明显性别失衡现象,体现了近年来农村的性别失衡问题正在加剧。相较于中低年龄段,老年人口的性别比为100.9∶100,整体较为平衡,这主要是因为相较于男性,女性的平均寿命更长,导致在高年龄段,男性的较高死亡率使得整体的男女比例得以保持相对平衡。

表3-3 年龄与性别结构

(www.xing528.com)

注: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5》的划分,少儿人口指14周岁及以下的人群,劳动年龄人口指15周岁及以上和64周岁及以下的人群,老年人口指6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表中数据为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即人口中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

从不同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的总体性别失衡现象最为严重,性别比达到了111.7∶100,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和东部的性别比分别为110.3∶100和109.4∶100。在少儿人口中,中部地区的性别失衡最为严重,达到了132.5∶100,东部和西部地区较为接近,分别为122.5∶100和122.1∶100。在劳动年龄人口中,西部地区的性别比为112.7∶100,失衡较为严重,远远超过了东部的109.4∶100和中部的106.5∶100。在老年人口中,中部地区男性人口较多,性别比为104.9∶100,而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女性人口超过了男性,性别比分别为99.3∶100和98.2∶100,呈现出男性老年人口少于女性老年人口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