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证据的可信性及其考证标准

论证据的可信性及其考证标准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考证,先须问证据可靠与否。本人①不是冒充本人的吗?②本人有作伪的动机否?旁证他的年代、地域、关系,使他有做证人的资格否?⑤他有何特殊资格来当证人?(二)证物证据的性质的考定。②有心的修改已近于“作伪”了。所谓“假”,只是有心捏造而有诈欺的动机的。)[1]这是胡适的一篇考据文章的写作提纲,无具体日期,题目亦系原编者所拟。录自《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5册,黄山书社1994年版。

论证据的可信性及其考证标准

凡考证,先须问证据可靠与否。

(一)证人

这个证人是谁?

(1)本人(本证,internal evidence)(如《红楼梦》开端语)

①不是冒充本人的吗?(如施耐庵水浒传》序)

②本人有作伪的动机否?

A.自讳饰?

B.自揄扬?

C.牟利(高[鹗]、程[伟元]《红楼[梦]序》)

D.为他人讳饰等?

E.有意诬蔑人?

F.游戏?

(2)旁证

他的年代、地域、关系,使他有做证人的资格否?

①他是不是同时人?如不同时,后多少时候?(张问陶诗)(www.xing528.com)

②他是不是同地域人?

③他与原、被告有无亲属、朋友等等关系?(敦诚、敦敏)

④他与原、被告有恩怨关系吗?

⑤他有何特殊资格来当证人?

⑥他有作伪的动机没有?

(二)证物

证据的性质的考定。

①是真的吗?若是真的,还得问:

A是原物吗?

B有无心的错误吗?(误记最普通)

C.有过改动吗?(改动是有心的修正)

②有心的修改已近于“作伪”了。所谓“假”,只是有心捏造而有诈欺的动机的。(如《蒲留仙诗集》石印本;如《儿女英雄传》的雍正乾隆时代二《序》。)

【注释】

[1]这是胡适的一篇考据文章的写作提纲,无具体日期,题目亦系原编者所拟。录自《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5册,黄山书社1994年版。——编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