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中的课程标准内涵及其重要性

《课程与教学论》中的课程标准内涵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标准的内涵属于本体论问题,是关于课程标准相关问题的基础。接下来将主要讨论课程标准具体内涵。例如,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这部分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说明。例如,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强调教师需要:①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②准确把握学业质量要求,合理选择和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等等。

《课程与教学论》中的课程标准内涵及其重要性

课程标准的内涵属于本体论问题,是关于课程标准相关问题的基础。接下来将主要讨论课程标准具体内涵。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

课程标准主要阐明一门具体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学与教的方式、学习评价等事项,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1]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基本要求。

对于课程标准的内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课程标准的定义是:课程标准是确定学校教育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准、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课程标准框架》中指出,课程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结果。[2]

(二)课程标准的结构

课程标准一般来讲都是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个部分组成。

1.前言

在此部分主要根据本学科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阐明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总体设计思路。例如,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前言部分强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学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2.课程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门类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例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学科的课程目标为: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观念;等等。

3.内容标准

对具体的学科课程内容及内容标准进行阐述与说明。例如,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这部分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说明。在化学必修课程这部分强调普通高中必修化学课程设置5个主题,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使其化学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发展。

4.实施建议

这是指为了保证达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而提出的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例如,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强调教师需要:①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②准确把握学业质量要求,合理选择和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等等。

5.附录

附录呈现本学科课程的有关附件内容。(www.xing528.com)

(三)课程标准的由来

1.教学大纲

在没有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基础教育教学主要依据和参考的文件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与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从形式来看,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①说明。大纲的说明阐述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学内容的选编的原则和依据,以及教学的重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②正文。对该课程知识的具体的教学要求,以及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③附录。列举各种教学参考资料。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差异[3]

表7-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

总的来说,教学大纲着眼于“学科”,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教学大纲“以教为本”,课程标准“以学为本”;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课程标准强调“弹性空间”。

3.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

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具有明显的优势,取代教学大纲,其意义深远。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观的影响。以往对课程的理解往往认为课程就是学科,这种课程观突出表现为以学术性课程为主,课程内容主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忽视了对技能与情感等方面的要求,与此同时,对于知识方面重视知识记忆而轻视知识的应用。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予教师一定的课程自主权,给学校、教师等以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丰富了课程观的内涵。

(2)对教师的影响。在教学大纲中,教师的角色相对单一,教师只要教好教材就完成了绝大部分的任务。在实施课程标准之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首先,教师具有教材选择自主权。教师可以对众多教学材料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决策,以更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不仅仅需要教教材,更需要会用教材教。这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

(3)对教材的影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我国实施的是“一纲一本”,教材单一化,这些教材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性与系统性,忽视了儿童的学习与心理规律。然而,在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一种教材,教师按教材教,学生按教材学的现象。

(4)对评价的影响。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学习达到的成果,而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大纲要求规定评价学校整体教学效果的方式与方法。因此,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在课程标准实施之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好的改观,因为课程标准规定的是最低标准而非最高标准,保证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这些最低标准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和有创造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