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浩然刚正之气:王安石变法的政治生命

养浩然刚正之气:王安石变法的政治生命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安石经过丹炉九转,炼就了一身才干和清廉作风、顽强性格。如果说揭经世致用之文是他文化生命的成熟,那么养浩然刚正之气则是他政治生命的成熟。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王安石才以一人之力扛起改革大旗,使这场变法运动先后开展了16年,史称“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不仅不接受礼物,连美女都拒之门外。久经历练,养成浩然刚正之气,王安石挺起了一个改革家的脊梁,他回报给社会的一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养浩然刚正之气:王安石变法的政治生命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王安石经过丹炉九转,炼就了一身才干和清廉作风、顽强性格。如果说揭经世致用之文是他文化生命的成熟,那么养浩然刚正之气则是他政治生命的成熟。

王安石少时随父亲游历各地,目睹百姓疾苦,民生万态,早年便立下“矫世变俗”的宏图大志。以进士身份出仕后,他第一个职务是“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公事”。在基层衙门任职时,他一边积累政治经验,一边撰写《淮南杂记》,奠定自己日后改革的思想基础。按照北宋不成文的规定,王安石在地方干满一任之后,便可以申请回朝廷担任馆阁之职,但是,王安石在扬州3年任满之后,却选择到鄞县当一个七品县令,在地方一干就是16年。在16年的地方官经历中,王安石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不俗的业绩,树立了极佳的官声人望。他不仅深受老百姓爱戴,在士大夫中也被视为奇才。当时的宰相文彦博就因为这一点向仁宗皇帝举荐他,王安石以不想激起“奔竞之风”为由,委婉拒绝。之后,朝廷又多次向王安石投来橄榄枝,而他还是像从前一样推辞不就。王安石瞧不上那些整日围着皇帝记载吃喝拉撒的富贵闲差,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知道自己应该把精力放在哪里。因为在主政地方的十几年中,他目睹了三冗二积的尴尬局面、外交军事上的连续失败和各地农民的不断起义,他认为宋朝要想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必然要进行一场改革。因此,他养精蓄锐,静待真正属于自己的变法时代的到来。

经过多年地方官的历练,王安石养成了坚忍不屈、顽强执拗的性格。1058年,他满怀政治热情地向宋仁宗递上了著名的“万言书”。他总结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验,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系统地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思想,主张“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他的主张最后没有被宋仁宗采纳,但他不气馁,不动摇,继续为实施变法呼号奔走。1068年,继位一年、意气风发的宋神宗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困境,召见王安石。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全面改革,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宋神宗认同王安石的有关主张,赏识王安石的政治才干,于是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变法。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1074年春,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反对派抓住了这个机会,弹劾王安石,王安石被罢相,重新回到了江宁知府的位子上。但仅仅过了一年,王安石再次拜相。当他再次回到朝廷时,反对变法的声音更大了,连改革派的内部也变得分崩离析,新法奄奄一息。面对各种嘈杂的声音,王安石不计个人毁誉,迎难而上。《宋史·王安石列传》记载,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大意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王安石才以一人之力扛起改革大旗,使这场变法运动先后开展了16年,史称“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现在有一句流行语:“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对于一位改革家来说,就是“性格决定改革”了。如果王安石没有坚忍不屈、顽强执拗的性格,恐怕“熙宁变法”坚持不了16年。(www.xing528.com)

经过多年的地方实践,王安石不仅历练了政治才干和文化品格,还养成了清正廉洁生活作风。在这方面,王安石有许多佳话和美谈。《梦溪笔谈》记载,王安石不讲吃穿,生活邋遢,面色黝黑,他的门人很担心,便去咨询医生。医生说:“脸黑是由于汗渍垢污造成的,不是疾病。”后来门人就向王安石献了一些澡豆,让他洁面。王安石说:“我天生面庞黝黑,澡豆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坚决不接受。王安石不仅不接受礼物,连美女都拒之门外。北宋是个重视文人的时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北宋是个讲究享受的时代,文官的生活很奢侈,官员纳妾更是常事。王安石妻子吴氏曾经私自做主,派人到外面去给丈夫买了一个妾。王安石知道后坚决不纳。终其一生,王安石只有一个夫人。王安石不纳妾,完全出于一个清廉官员的自律,是自觉的行为,这在当时的宋朝绝对是一股清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事业最兴隆之时,王安石辞去相位,回家隐居,完全“裸退”。他不贪钱财,历史记载:搬出相府时,所有的官府之物他寸草不带。吴夫人特别喜欢那里的一张床,想按照价格付钱买下来,王安石也没有同意,因为他认为,这样将来会说不清楚。不爱官、不爱财、不爱色,清廉到几乎严苛的程度,这在当时追求名利的官场中,实为凤毛麟角。因此,虽然由于政见不同,北宋朝中许多官员对变法持反对态度,但是对王安石的道德品格没有一人不赞叹敬佩,大家都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一污点”“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久经历练,养成浩然刚正之气,王安石挺起了一个改革家的脊梁,他回报给社会的一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