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酒与秉性:保持刚直的气节

酒与秉性:保持刚直的气节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酒场上能做到不昏聩、不依附、不折腰、不失原则、不媚骨,而是谨守朝纲、坚守原则,保持人格秉性,那是难能可贵的。一天,孝王来朝,孝景帝设酒宴招待。蔡凝明知冒犯皇上,是杀头和贬官的罪,但他不因酒醉而糊涂,而是敢于直言,批评皇帝和众人,表现出他的刚直正派的秉性。即使酒场,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可见谢举刚直的秉性。可见,不管是灌他的酒还是要杀他的头,张承业都坚守自己的秉性,不退让半步。

酒与秉性:保持刚直的气节

在酒场上能做到不昏聩、不依附、不折腰、不失原则、不媚骨,而是谨守朝纲、坚守原则,保持人格秉性,那是难能可贵的。汉孝景帝的兄弟梁孝王,他们的母亲窦太后很是爱他。一天,孝王来朝,孝景帝设酒宴招待。当时,孝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喝高兴了就对弟弟说:我死后就把皇位传给你。太后听了,满心高兴。当时窦婴在场,一听皇帝说出这话,马上端杯酒敬献皇上说:“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1]面对皇上和太后,窦婴敢于直言,维护朝纲,可见其刚直不阿的秉性。这当然得罪了窦太后,后来遭到贬官削职。

《陈书》记载,陈后主嗣位以后,一次大设酒宴,群臣都喝得高兴,后主把酒宴移到弘范宫,众人都依从,只有蔡凝和袁宪不从。陈后主问,你们为何不去呢?蔡凝回答说:“长乐尊严,非酒后所过,臣不敢奉诏。”[2]意思是说弘范宫是尊严之地,不是发酒疯的地方,所以臣不敢奉诏。众人一听大惊失色,陈后主只好说你喝醉了,叫人把蔡凝带出去了。过几天就把蔡凝的官职贬了。蔡凝明知冒犯皇上,是杀头和贬官的罪,但他不因酒醉而糊涂,而是敢于直言,批评皇帝和众人,表现出他的刚直正派的秉性。南北朝时期,虽天下朝代更替,混乱不堪,然也有一些人酒后之言,不顾帝王脸面。《南史》上记载,谢澹豁达仗气,但不熟悉人情世故。有一次侍奉宋武帝饮酒,酒喝多了“大言无所屈”,也就是说在皇帝面前说话都无所惧,旁边的郑鲜要想打压他,宋武帝比较大度,认为他是不拘小节的人,不宜用规矩去要求他,但是心里很是不高兴,不委任他的官职。再一次和宋武帝喝酒的时候,谢澹喝醉了,就对宋武帝说:“陛下用群臣,但须委屈顺者乃现贵,汲黯之徒无用也。”[3]谢澹趁着酒意,直接批评宋武帝用人只是用那些不敢直谏和一味顺从的人,而对于敢于指出缺点的人就不予任用。谢举自幼好学,有才华,也善于喝酒,一次对梁武帝说,你的才艺超过我很远,但是喝酒不如我。当时邵陵王纶喜欢宴饮宾客,但是酒喝多了就要把宾客的帽子取下,撕破了丢进痰盂,众人都不敢说二话。有一次喝酒,“王欲取其帻。举正色曰:‘裂冠毁冕,下官弗敢闻命。’拂衣而退。”[4]邵陵王要取谢举的头巾玩,谢举愤而退场,不甘受辱,也是有骨气之人。即使酒场,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可见谢举刚直的秉性。(www.xing528.com)

北齐的睿,是赵郡王琛的儿子,在朝中很有声望,因奏和士开不宜居住在内宫,太后没有办法,让和士开出任兖州刺史。太后舍不得他走,“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太后令酌酒赐睿,睿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言讫便出。”太后的一杯酒,未能收买睿,但是睿也心有余悸,晚上便做了一个噩梦,被一巨汉谋害。第二天一早,睿的妻子劝他不要入朝,睿说国家大事,我当以死效忠。睿“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拉杀之,时年三十六。”[5]可怜英年早逝的睿,不为太后赐酒屈膝,以死来彰显了他忠贞的人格。五代时的张承业也是一位忠坚之臣,一次庄宗喝醉了,嫌张承业给那些伶官的赏钱给少了,“承业谢曰:‘郎君哥劳,承业出自己俸钱。此钱是大王库物,准拟支赡三军,不敢以公物为私礼也。’庄宗不悦,使酒侵承业。承业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某,惜钱为大王基业,王若自要散施,何妨老夫,不过财尽兵散,一事无成。’”[6]庄宗听了恼羞成怒,喊左右拿剑来,好在太后来解了围。庄宗的酒和剑也没有使张承业屈服,张承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国库积攒了大量钱财,庄宗却嫌他出手不大方,张承业话说得很直白,我这是为了大王的基业,国库的钱也是你的,要散尽千金你自管散,何妨我呢,不过你钱浪费完了,军队也就散了,你将一事无成。可见,不管是灌他的酒还是要杀他的头,张承业都坚守自己的秉性,不退让半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