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的魅力与躲酒艺术

茶的魅力与躲酒艺术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农尝百草,日遇72 毒,得茶而解之。古往今来,茶在世人心目中有着无穷的魅力。佳茗细啜也好,茶汤牛饮也罢,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乐此不疲。茶与闲是一对孪生姐妹。其实用“以茶代酒”之法来躲酒古已有之。我也常学韦曜之法,以茶挡酒。更有身穿紫布汉服的娈婉女孩,安坐茶台后,专心事茶。争执不下,有友把目光投向正在事茶的暖儿,想问答案。

茶的魅力与躲酒艺术

石块为正方形,边长约十五厘米,厚度约三厘米;正面雕圆形浅凹槽,四周浅刻海水纹,背面平坦素面;石材色绿风漪、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磕碰痕迹和老旧皮壳也都十分自然。

神农尝百草,日遇72 毒,得茶而解之。远古时的神农肯定没想到,他口中的解毒之物竟然会兴于唐,隆于宋,盛于今,风靡数千年而不衰。古往今来,茶在世人心目中有着无穷的魅力。佳茗细啜也好,茶汤牛饮也罢,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乐此不疲。更有许许多多名人雅士与茶结下了不解情缘,他们或与茶为友,倾茶以情,或状茶以文,借茶抒怀,演绎出无数爱茶事茗的趣事轶闻,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极富韵味的篇章。

然而,茶走进我的生活,是偶然之果?还是必然之因?我至今都没有弄明白。或许这原本就是上天早已为我铺设好的生活轨迹,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言:“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茶与闲是一对孪生姐妹。以前忙的时候,我对茶无暇顾及,对茶的认知,只是能将它与白开水区分,至于是何茶,如何品茶,何谓茶艺等等,却是一无所知。后来工作环境变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生活便多了一些闲趣。受身边朋友的影响,开始勉强尝试着饮茶,慢慢地对茶就有了一些了解,能从外观上大致辨认出婺源绿茶西湖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安化黑茶梧州的六堡、武夷的岩茶、安溪的乌龙福鼎白茶等常见的名茶。

不曾料,茶还似渊深艰涩的古诗,熟悉了就会迷恋,读懂了就会深爱。随着对茶的了解,我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从以前饮茶只能品出苦涩,到而今饮茶已是甘之如饴这种华丽的蜕变,并且沉迷其中,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茶虫”。

长:13.5cm
宽:12.7cm
高:2.5cm

茶的妙处很多,它不但是令人垂涎的饮品、治疗“三高”的良药,还可以是推托宴会的借口、逃避酒仗的利器。特别是用于躲酒,效果尤佳。其实用“以茶代酒”之法来躲酒古已有之。据晋朝陈寿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七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七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

我也常学韦曜之法,以茶挡酒。前年秋季的一天,我在南昌开会,下午闭会,一打开手机,瞬即就挤进了许多洪城朋友邀请晚上聚餐的电话。洪城的这些朋友感情真挚,而且豪气冲天。根据以前的经验推测,他们肯定已布下“天罗地网”,如若赴宴,觥筹交错中必将是一番恶战,想到这些我就害怕。

酒兴亦如心态,年龄大了,也就变了。年过不惑后,自己对酒桌上的应酬就逐渐少了兴致。于是,推宴躲酒便是自己的必然选择。我费尽口舌,百般解释,耐着性子从唐代诗人张谓的“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将归”说到皎然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列举了无数古人“待客以茶更甚酒”的观点和事例,经过好一番努力,我才总算说通了他们将酒宴改成品茶。

简单地用过会议安排的晚餐,又绕宾馆的花园走了几圈后,按照约定,我来到了宾馆不远处的一个茶楼。茶楼自带小院,临近公园,面朝抚河,主人独具匠心地将小院营造成了一处草木葱茏、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竹篱瓦舍的绝妙景致。繁华都市,能寻到如此幽雅之所,应是极为不易,我不由地对这些热心的好友更加心生感激。

进到茶室,众友皆在座。室内弥漫着檀木的幽香,陈设也极为雅致,恰到好处地点缀一些瓷瓶木雕字画,令人惊奇的是其中还有不少大开门的老物件。茶台也很别致,是由一节硕大的老樟树根巧雕而成。台面上的茶具极考究,小壶小盏玲珑小巧。更有身穿紫布汉服的娈婉女孩,安坐茶台后,专心事茶。

见人到齐后,安排那晚品茶的朋友便朗声道:“暖儿,泡你们茶楼自己的那款主打茶!”

看来他是这茶楼的常客,与这里的人都熟稔。暖儿嫣然一笑,欢快地应道:“好的,就喝您上次喝过的那款。”

我们坐定后,一边相互寒暄打趣,一边等着上茶。功夫茶还真的要花功夫,事茶的暖儿慢条斯理地摆弄着那些琳琅满目的茶家什,投茶、注水、出汤、斟茶等动作都做得一丝不苟。那一招一式,尽管十分优雅、养眼,但却让几个酒后口干的朋友看着心急。他们不停地催促着要赶快上茶,暖儿可能是见惯了此类情形,只是掩嘴窃笑,并不慌张,依然循着原先的节奏。

暖儿既花了工夫泡,我们也花了工夫等,但茶汤一出,果然见功夫。汤色靓,茶香浓,细啜入口,满口生津,还真的让我们喝出了“功夫”的味道。众人顿时频频点头,赞声不绝。尽管我这些朋友都是赞得那么理直气壮,听起来都像是懂茶人,但茶杯一端就有人露出马脚,他们既没有捧杯闻香,也不是细啜慢咽,而是仰脖狂饮,如挥洒酒场。

茶室消遣,茶永远都会是闲聊的主题。几杯茶喝下,大家纷纷停止了社会、职场和家庭这些容易让人长吁短叹的话题,开始聊起了茶。

一友问:“此为何茶?”

话音一落,众友便像是一群面对老师提问的好学生,纷纷踊跃作答,唯恐落后。有的说是红茶,也有的说是乌龙茶,还有的说是金骏眉,总之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更让人叹服的是他们还都能列举出种种依据,说得有鼻子有眼。当然这里面有许多属故意插科打诨,并非他们的本性使然,只是由于朋友相聚,难得轻松,为搏一笑而已。

争执不下,有友把目光投向正在事茶的暖儿,想问答案。暖儿小手掩嘴,笑而不答。

见此情形,为逗众友一乐,我也摇头晃脑,故弄玄虚道:“我观此茶,叶色泽乌绿,外形紧实,呈条索状;闻其香,茶香馥郁、炭火味浓;品其味,味重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爽。故应属乌龙茶,为武夷山水仙也。”说完便捧茶一啜,继而哈哈大笑。(www.xing528.com)

众友闻后,不以为然,并大为疑惑,便又把求教的目光投向了暖儿。

暖儿嫣然一笑,轻言细语地说:“这位先生说得基本正确,这茶是老枞水仙,它的叶片采自五六十年以上树龄的水仙茶树,香气在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基础上突出了兰花香和枞味,各位先生在喝此茶时,细心一些的话应该能品出木质味、青苔味和糙米味。老枞水仙制作工艺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大致相同,属于中轻焙火,味醇清香。它也是我们茶楼的主打品牌,希望各位先生能喜欢!谢谢!”

暖儿说完,顿时众友的表情就变得夸张而生动,有的惊诧莫名,有的恍然大悟,有的低头沉思,还有的冲我点点头,竖起了大拇指。

茶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同一种茶,不同的方法泡,不同的人来泡,泡出的味道却不同;同一个人,环境不同,心态不同,品出的滋味也各异。刚才一番论茶,职场和家庭的一些烦心事便抛到了一边,加之听过暖儿的讲解,自我感觉懂茶了,心态因此就有了些许变化,于是乎,此时的茶味似乎变得更加甘醇,茶香也更加迷人。众友都安静地品着茶,像是沉醉其中。

三巡过后,茶汤淡了,暖儿提出再换一泡老枞水仙,众友应声赞同。暖儿换茶的动作极为娴熟,也很优雅,大家悄然无语,静静地欣赏着。室内只有暖儿在茶台上悦耳的治器声和红泥炉上小壶细微的水沸声,更显温馨而静谧。那一刻,对我们这些平日里总是忙忙碌碌的人来说,确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当暖儿提起小壶往盖碗注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小壶下面的那块石质壶承有些特别,凑近一看,感觉像一方砚台,我随即将它拿起仔细端详。石块为正方形,边长约十五厘米,厚度约三厘米;正面雕圆形浅凹槽,四周浅刻海水纹,背面平坦素面;石材色绿风漪、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磕碰痕迹和老旧皮壳也都十分自然。分明是一方老的洮河砚,并且这种砚式清代中晚期较为多见,常被称为海天旭日砚。

挺好的一方砚,竟然拿来做壶承,我觉得有些惋惜,便不解地问:“暖儿,这是方砚台,怎么拿来做壶承?”

暖儿有些惊讶地说:“是砚台吗?我们不知道它是砚台,只是觉得它外形合适,又古朴雅致,便将它拿来做壶承。”

砚台的尺寸,以及砚堂的圆形、大小和深浅与壶承的外观需求倒也吻合,我苦笑着摇摇头,老板以砚作承,不知道此举该褒为物尽其用?还是该贬为大材小用?

我将砚台捧在手里,轻轻摸,细细看,那神情俨然一个贫嘴的食客,正专心地咀嚼着一捧精美的食物。砚台精美的造型、细巧的雕工和清丽的石纹无不让我痴迷。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丝“明珠莫投暗,宝剑归英雄”的自私想法,于是就有些羞怯地问:“我喜欢砚台,这个能卖给我吗?”

暖儿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只知道这里卖茶,其他的可能不会卖,要不你去问问我们老板。”

从茶楼的陈设来看,老板应是个惜古的风雅之人,想必这也应是他的心爱之物,想到这些,我也便断了买它的念想。

茶罢时,已是夜色阑珊。因是外来客,众友皆送我。我挥手作别,当欲转身离去的时候,安排那晚小聚的好朋友从手包里掏出那方做壶承的砚台,随手递给我,很真诚地说:“我爱喝茶,刚才又买了些,老板与我挺熟,知道我们中有人看上了这砚,就将它送给了我,我不懂砚,你拿去玩吧!”

我先是一惊,正欲拒绝,后想到他与自己确实是多年挚友,平日里也常常相互酒来茶往,加之那砚又非名贵之物,并且是他的一番心意,也就不再推辞。

好友有心,体贴入微;悄然行事,为我求砚;此份情谊,让我动容。我接过砚,强忍着眼泪,再次朝众友挥挥手,便转身匆匆离去。

携砚而归,身轻步疾。一路上,凉风拂面,夜色迷人。我不禁感叹:生活如此之美,原来不只因为有酒和友,还有茶和砚。

2020 年04 月03 日

【知识链接】

洮河砚因洮河而得名,简称洮砚,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及山西澄泥砚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洮河砚历史悠久,在宋初就闻名于世,历代都作为贡品。金朝诗人元好问就曾有诗曰:『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宋时大书法家黄山谷又对洮硕有『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泽笔锋利如锥』的评价,益发验证了洮砚的优异;苏轼的《洮砚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的题记,更加赞誉洮砚的肤理缜润,色泽雅丽;元明以后的赞誉更是连声不辍,而且日本昭和十四年出版的《书苑》封面上就连刊有『宋洮河绿石大砚』的原物照片,又说明洮砚在国外的影响之深。洮砚石产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是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具有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等特点。尽管生产洮砚的石料主要来源于洮河东岸的喇嘛崖岩层之中,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环水,水流湍急,开采难度十分巨大,但开采洮砚石料的工作千百年来从未停止,并挖掘出许多的稀世珍品。如今由于原料枯竭和工程建设等原因,洮砚的生产已走向『断根』边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