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婺源之美:清香山林,迷人景色,古樟树之王,晓村探秘

婺源之美:清香山林,迷人景色,古樟树之王,晓村探秘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去婺源,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所以未到婺源,已经闻到婺源的清香。在婺源,到处可以看到这样没有被破坏被污染的山林田园。婺源的迷人之处,大概正在这里。文公山,在婺源人的心中有特殊的地位。对婺源人来说,这些当然都是无形的财富,是吸引旅游者的资源。当地有人告诉我,在婺源,能找到很多古樟树,但虹关古村外的这棵樟树,可以称之为樟树之王。晓村,在婺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

婺源之美:清香山林,迷人景色,古樟树之王,晓村探秘

婺源,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回来总想为它写一点儿什么,但一直没有写出来。倒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舍不得清理藏在记忆中的那种朦胧美妙的感觉

婺源,从前在我的心中就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因为,知道婺源出绿茶,“婺绿”,在中国绿茶中也算是很出名的一种。曾经在上海的龙华庙会上看到过来自婺源茶道表演队表演过“农家茶”,穿着蓝印花布衣衫的农家女手执大茶壶,将绿色的茶汤注入青花瓷碗,古风盎然。所以未到婺源,已经闻到婺源的清香。

婺源地处赣东北,与安徽和浙江交界,历史上曾为“吴楚分源”,是吴国和楚国的交界地,曾属安徽歙县。那次去婺源是取道景德镇,乘飞机到景德镇,再从景德镇坐汽车到婺源。一路上,只见山清水秀,简朴的农舍掩隐在林荫中,山林间炊烟飘绕。这样的风景,使我想起唐诗宋词,那些古代诗人吟咏过的自然。如“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花染山色里,柳卧水声中”“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最传神的,还数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总之,映入眼帘的,都是清新和自然,是带着一种古朴情调的景色。没有厂房和烟囱,没有不伦不类的高楼,青山脚下的村落都保持着古时的风格,白墙黑瓦,屋脊屋檐上多有当地特有的装饰。而铺在村落之间的石板路,更是让人联想起古人的足迹。古人在千百年前写的诗句,竟然和现代人看到的风景差不多。在婺源,到处可以看到这样没有被破坏被污染的山林田园。婺源的迷人之处,大概正在这里。在喧嚣的都市中,这样的景象连梦中都是不敢奢望出现的。

文公山,在婺源人的心中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在这座不算太高的小山上,埋葬着朱熹祖宗。古墓都是差不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山上那片古杉林。这些高数十米的参天大树,经历了无数个大自然春夏秋冬,也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变迁。大树曾经被砍伐,在山坡上可以看到残存的树桩。但是更多的古杉活了下来,它们挺立在山巅,挺立在天地之间,为婺源人守护着一方圣地。千年古杉挺拔参天,红色的树干数人无法合抱。站在树底下仰望,只见树冠直入云天。天地之间的生命,刚强如此,威武如此,坚韧如此,大概很少有什么能和这些参天大树相比。看这些古老的大树,使我联想起宋人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虽然没有范宽画中的巍峨大山,但树的姿态恰如范宽所绘。据说山上的坟墓中埋着的,是朱熹的四世祖。这位宋代大知识分子的祖先,曾经在这里生活,当地人都以此为荣。如果不是后来出了大学者朱熹,他这位老祖宗的坟墓是不会有多少人来过问的。身后的显要,是托了后辈的福,也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山门前的小屋中住着一位看山的老人,姓陈名赣英,他默默地带我们上山,陪同的当地朋友作介绍时,他总是站在一边听着,脸上是一种沉静的表情。我问他,守着这样一座山,是不是很寂寞,他嘿然一笑道:“山上有树,树上有鸟,热闹得很。”他说的“热闹”,当然不是城市人群里的热闹,而是美妙的天籁之声。风从山上掠过时,林涛起伏,每一片古衫的枝叶都会吟哦作声,而树上的鸟鸣,是歌喉永不喑哑的林中合唱队。在我们说话的时候,从不远的一棵树上传来一阵鸟叫,仿佛是西洋歌剧中的花腔女高音,穿云破雾,在低沉的林涛上空飞旋,千啼百啭。谁也叫不出这是什么鸟,但那奇妙的鸣唱,令我惊奇。离开文公山时,我的脑海里盘桓着这样一个念头:山上那座石砌的坟墓会逐渐被我淡忘,而山坡上那片古杉林,却将郁郁葱葱地活在记忆中。以后如有机会再看范宽的画,在那些色彩灰暗的画面中,也许会传出在此地感受到的奇妙天籁,那轰鸣不息的林涛,那飞旋啼啭的鸟鸣……

婺源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有古时流落在民间的皇亲国戚,也有现代的文人和政治家。对婺源人来说,这些当然都是无形的财富,是吸引旅游者的资源。但是更能吸引人的,应该是这里的天光水色,是人和自然在天地间能够亲昵和谐环境

那天早晨,坐车去虹关古村,汽车沿星江边的公路行驶。因为起得早,地面上的晨雾还没有散尽,地平线上的远山犹如青紫色的剪影,贴在灰蓝色的天上,飘忽的晨雾在大地和远山间弥漫,使晨光中的山影显得神秘迷蒙,似真似幻。而此时的江面波平如镜,水中倒映着天上的霞彩和天边的山影,斑斓瑰丽,清晰如画。给人的感觉,天地间的光明,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水中。我想象夜色中的星江,满天繁星撒落在水中,星光闪烁的江面一定更为奇妙。星江不是一条阔大的江河,江水大概也不会太深,有的河段可以看到水底的岩石露出江面。旭日跃出东方时,水中的倒影消失了。也许是起了微风,江面泛起一道道细微的波纹。随着太阳升高,我发现水面上出现了极奇怪的景象,每一簇波纹上,都有几丝曲线在晃动,似乎有无形的气流从江底下升起,又像是从空中垂下了无数条丝线,正在把江水往天上拽。原本平心静气的星江,就是被这些无形的丝线牵动,开始心旌摇荡,平静的江面闪动起万点粼光。这时,星江变成了一条金光闪耀的飘带,在大地和天空之间起伏、荡漾,飘忽如梦,仿佛随时会和天空融为一体。这是非常奇妙的景象,在其他地方,我再也没有看到这样的江河。

那天上午到了虹关古村。村里保存着很多明清古宅,古宅的大门,都以石条为框。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名称据说就是来源于此,而上海石库门住宅的门框,也和这里的石条门框差不多。古村中人丁兴旺,现代的生活正在古老的屋顶下繁衍。古村居民中多詹姓,据说这里就是詹天佑故乡。我们穿过古村曲折幽深的街巷,脚步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回荡。(www.xing528.com)

而古村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村外那棵古老的樟树。这是我见过的最大一棵樟树,树干巍然如岩柱,五六人无法合抱。树上的枝杈像一条条巨蟒在空中游动,擎起头顶上绿云一般的巨大树冠。说它的树冠如一片绿云,一点儿也不夸张,它投在地上的树荫足可供数百人乘凉。这棵古樟,经历了宋、元、明、清,是活着的老古董,自然和人世的沧桑变迁,都曾在它的俯瞰下发生。能在这人口稠密的平原上历经千年而存活至今,并且生长得蓬勃葳蕤,虽高龄而不衰老,这是生命的奇迹。当地有人告诉我,在婺源,能找到很多古樟树,但虹关古村外的这棵樟树,可以称之为樟树之王。

晓村,在婺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村庄坐落在河边,村里有逶迤的石板路,有经历了几个朝代的老屋。在那些依然人丁兴旺的老宅中,能看到一两百年前的木雕窗栏和门楣,刀工的灵动和精致令人叹为观止。古代人对美的追求,在那些木雕艺术中可窥一斑,他们追求的是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融合。

在晓村,吃了一顿难忘的午餐。我们没有上饭馆,而是在一个农家宅院里和当地的村民一起聚餐。正是暮春时节,饭桌摆在一个临河的大露台上,八仙桌、长条凳、青花碗、毛竹筷。盘子里装着的是农家菜,竹笋、青菜土豆红烧肉咸菜鱼、白煮红薯芋头杯子里倒的是当地人自酿的桂花陈酒。正午的日光照在湖面上,闪耀着万点金鳞,江对岸的青山倒映在湖中,随湖波漾动。湖光流溢,水声入耳,婺源人的热情和身边的自然一样动人。

那天喝得微醺之后,一个人在湖畔散步。湖滩上,是被湖水磨得溜光的卵石。我发现,在卵石中,有一些青花瓷的碎片,看瓷片上的青色花纹,颇有古意。随手捡起几片,在阳光下欣赏瓷片上的花纹,有山水,有花树,虽只是残片局部,但能感觉那笔墨的自由和灵动。一个盘子的残片底部有字,仔细一看,竟是“雍正年制”。粗粗一算,也是近三百年前的遗物了。

此刻,那几片青花瓷碎片正摊列在我的案头。瓷片上釉彩温润,青色花纹在灯光里有些迷蒙。记忆中的婺源风光一一涌上心来,和青花碎片上的花纹奇妙地重合,重合成一幅幅意韵悠长的山水国画

2002年10月11日于四步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