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族茶道的精髓与掌握

贵族茶道的精髓与掌握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贡茶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也确立了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还确立了中国茶道的地位。湖州贡茶运抵京城,皇帝皇妃自然十分高兴。茶之灵魂被扭曲,生出一个畸形儿: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借茶显示等级秩序,夸示皇家气派。日本茶道倡导者丰臣秀吉是16世纪日本著名将军,他深深知晓茶非一般饮料,可以熏陶人的精神、改变人的灵魂,所以他常举办盛大茶会。

贵族茶道的精髓与掌握

第一节 贵族茶道

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力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悖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

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被列为贡品,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贵人。“小家碧玉”一朝选在君王侧,还能保持质朴纯洁么?恐怕很难。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茶列为贡品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常璩著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发联合当时居住川、陕、鄂一带的庸、蜀、羌、苗、微、卢、彭、濮八个方国共同伐纣,凯旋而归。此后,巴蜀之地所产的茶叶便正式列为朝廷贡品。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146年,离今有3000年之久。

列为贡品从客观上讲是抬高了茶叶作为饮品的身价,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刺激了茶叶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名茶。中国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家的好恶最能影响全社会习俗。贡茶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也确立了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还确立了中国茶道的地位。但茶一旦进入宫廷,也便失去了质朴的品格和济世活人的德行。反之,贡茶也坑苦了老百姓

《唐食货志》载:“李隆基天宝(742—755)中,南岳贡茶,官符星火催春焙,出农苦之。”

德宗贞元五年(789)规定湖州贡茶分五等,第一等贡茶必须于清明节前陆运京城(今西安),一个月行4000里,叫“急程茶”。唐代诗人李郢《茶山贡焙歌》云:“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贡茶以早为贵,为了皇帝、皇妃尝个鲜,可忙坏了、累坏了茶农和驿骑。写到这里不由联想起杜甫的《病橘》:

忆昔南海使,

奔腾献荔枝。

百马死山中,

至今耆旧悲。

为了让玄宗宠妃杨玉环吃到四川涪陵进贡的鲜荔枝,竟日夜兼程、置骑传送,不知累死多少宝马良驹,帝王的生活奢侈腐化的程度令人愤慨!“贡茶路”比“荔枝路”约远出一倍,其艰苦程度简直不堪设想。湖州贡茶运抵京城,皇帝皇妃自然十分高兴。

唐代诗人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云:

凤辇寻春半醉回,

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

传奏吴兴紫笋来。

由于皇帝喜欢贡茶,各级官吏便借机钻营,争宠求荣,以图升官发财。时人讥之曰:“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还有一说:“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就如白居易所写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来说吧,唐代常、湖二州为了采焙贡茶,在立春前后从四面八方征调工役3万余人,导致百业俱废。因要赶在“三月宴”时献上贡茶,必须提前一月采茶,因此时节令还在惊蛰,茶芽几无,有时整日满山寻找,还采不到一把。为了博得皇上欢心,两州州官亲自督阵,先祭金沙泉,然后山上立旗张幕,官员们携官妓游画舫,设茶宴作乐。刘禹锡诗曰:“何处人间似仙境,青山携妓采茶时。”贾、崔二知州是否如此这般苛民,白居易是否同流合污,尚无文字材料佐证。比较而言,还是诗人卢仝深知贡茶之患、茶农之苦,其《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云: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巅崖受辛苦。  

湖州刺史袁高是个好官,为茶农抱不平,写《茶山诗》道:

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

……          (www.xing528.com)

氓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

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

阴岭芽未吐,使者牒已频。

……          

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

    ——《全唐诗》卷三百一十四

当然也有些开明皇帝主张收敛收敛,不要苛民太苦。如《旧唐书·本纪》载,李昂曾下诏“上务恭俭,不欲逆其物性”,但这主要指不要一味追求“早为贵”。到宋代,贡茶把“早”列为第二,“精”列为第一。龙凤团饼愈做愈巧,愈做愈精,愈做愈小,造价愈来愈高昂。宋赵昚乾道、淳熙间(1165—1174),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茶,明代田汝成著《西湖游览志余·帝王都会》中记载:

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腊茶,名北苑试新。皆方寸小夸,进御上百夸,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裹以黄罗夹复,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篦丝织笈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夸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

为了贡茶,当此时,男废耕、女废织,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茶之灵魂被扭曲,生出一个畸形儿:贵族茶道。茶被装金饰银,脱尽了质朴;茶成了坑民之物,不再济世活人。达官贵人借茶显示等级秩序,夸示皇家气派。

贵族们不仅讲“精茶”,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用“称水法”一锤定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为求“真水”又不知耗费多少民脂民膏。相传,唐朝宰相李德裕爱用惠泉水煎茶,便令人用坛封装,从无锡长安“铺递”,奔波数千里,劳民伤财。此后因一云游和尚点化,知其弊端,才“人不告劳,浮汶乃弭”(见佚名《玉泉子》)。皮日休以诗讥之:

丞相常思煮茗时,

群侯催发只嫌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

莫笑杨妃爱荔枝。

为了夸示富贵,在茶具的材料上唐宋时代崇金贵银。20世纪80年代在陕西法门寺地宫里发现一套茶具,灿然生辉,竟是纯金纯银制作,这大概要算世界上价值最昂贵的茶具了。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载: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三百星,或五百星,凡茶之具番备,外则以大缕银盒贮之。赵南仲丞相帅谭(一作“潭”)日,尝以黄金千两为之,以进上方。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主张“瓶宜金银”。据一些笔记记载,这些金银茶具士大夫家皆有之,置于几案,并不常用,只是以“侈靡相夸”。

日本茶道倡导者丰臣秀吉是16世纪日本著名将军,他深深知晓茶非一般饮料,可以熏陶人的精神、改变人的灵魂,所以他常举办盛大茶会。为了炫耀财富和权力,茶棚是金箔制成的,茶具亦多是金银料器。到我国清末,陶瓷茶具优越性已为世人皆知,但慈禧太后饮时令花茶还保留一双金筷子用于夹花。

唐代苏廙为贵族茶道张目,在《十六汤品》中说:用金银茶具的他叫“富贵汤”,用石料茶具的叫“碧玉汤”,用瓷茶具的叫“压一汤”,用铜锡茶具的叫“缠口汤”,用陶茶具的叫“减价汤”。其实用陶瓷茶具才能沏出上品茶汤,因陶瓷茶具质地细洁紧密,有细孔,透气,传热不快不慢,保温性适中,不起化学反应,较能保持茶之色、香、味。所以197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茶叶专业人员品尝茶叶必须用陶瓷茶具,青茶湿评是110毫升开水冲泡6克茶叶泡2分钟,然后品味、鉴色、嗅香,以别高下。明代虽以“陶瓷为上”,但贵族们富人们一味求其绝妙无双,竟至“成杯一双,值十万钱”(《帝京景物略》)。紫砂茶壶“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借机讲个故事:清末,潮州有个嗜茶出了名的富翁,某天,一乞丐登门,请求赐茶一杯,并称自己是慕名而来。富翁嘲笑乞丐:“难道你也懂茶?”乞丐夫子自道,说自己原本富翁,只因嗜茶破家,一贫如洗。乞丐懂茶道,自是奇事,富翁便赐茶一杯,乞丐饮罢评论道:“茶很好,但因壶新,所以茶味不醇厚。”于是相机出示一壶,式样很美,内里结满茶锈,用此煎茶,果然清醇。富翁要买,乞丐又发奇论:只卖一半,全价3000金,半价为1500金。乞丐说其功用:一则取以布置家事,自然有炫耀之意(今之日本茶道在茶室中以布置“唐物”为荣,正是此风“出口”,流韵东土);二则啜饮清谈,共享此壶。这笔生意终于成交,富翁以1500金买得一半享用的权利。

如上所说,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悖理的地方,但因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一重要流派香火绵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存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