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唐诗》与《十抄诗》异文比较:哪个更胜一筹?

《全唐诗》与《十抄诗》异文比较:哪个更胜一筹?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助律诗的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特点可以有效地分辨《全唐诗》和《十抄诗》中一部分异文的优劣,但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异文。《全唐诗》和《十抄诗》存在不少异文,这是客观事实。不过,虽然《全唐诗》考核未精,但《十抄诗》也有不少远不及《全唐诗》之处。本文所录十四处异文中,《全唐诗》明显优于《十抄诗》的有八处,《十抄诗》胜过《全唐诗》的有六处。

《全唐诗》与《十抄诗》异文比较:哪个更胜一筹?

借助律诗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特点可以有效地分辨《全唐诗》和《十抄诗》中一部分异文的优劣,但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异文。有些异文凭借律诗的格律特点是无法分辨优劣的,这时候,所用异文在句中的意义就成了鉴别优劣的重要依据了。下面依然通过具体诗句来分析。

《全唐诗》卷五百七十八温庭筠《题友人池亭》一作《偶题林亭》:

月榭风亭绕曲池,粉一作棘垣一作墙回互水参差。侵帘一作檐片白一作白片摇翻影,落镜愁红一作红愁写倒枝。 刷毛花荡漾,鹭鸶拳足雪离披。山公醉后如相忆,羽扇清樽我自知。

《十抄诗》卷上温庭筠《题友生池亭》:

月榭风亭绕曲池,粉垣迴互水参差。侵帘片白摇翻影,落镜愁红泻倒时。 刷毛花荡漾,鹭鸶拳足雪 褷。山公醉后如相忆,羽扇清樽我自如。

上文从律诗押韵特点分析了尾联的韵脚,发现《全唐诗》作“知”字是正确的,而《十抄诗》的“如”应是“知”字之误。这里再从意义上分析另一处异文:《全唐诗》的“写倒枝”和《十抄诗》的“泻倒时”。首先必须承认,“写倒枝”和“泻倒时”从格律上看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二者意义明显有优劣之分。在我们看来,诗句中“写倒枝”的意义优于“泻倒时”。首先,“写”与“泻”虽然都是动词,且与出句“摇”对仗工整,但仍以“写”字意义为长。此句“写”为“映照”义,此义文献中不乏用例,如陆机《与弟云书》:“仁寿殿前有大方铜镜,高五尺余,广三尺二寸,暗著庭中,向之,便写人形。”卢照邻《江中望月》:“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唐黄滔《水殿赋》:“镜豁四隅,远近之风光写入;花明八表,古今之壮丽攒将。”唐上官仪《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全唐诗》中“写”正与“镜”字一呼一应,词达而神合,“泻”字意不及此。其次,“写倒枝”是在水中映照出枝条的意思,与出句“摇翻影”形成工对,甚合诗意。

《全唐诗》卷五百一十九李远《吴越怀古》: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 蛾。行人欲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十抄诗》卷上李远《吴越古事》: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榭想 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这首诗《全唐诗》和《十抄诗》异文仅有一字,但从意义上来看,《十抄诗》的“榭”比《全唐诗》“树”字较优。榭本指高台上的游观之所,此指吴王夫差所建姑苏台。《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吴王不听,遂受而起姑苏之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墨子·非攻中》:“古者吴阖闾教七年……九夷之国莫不宾服。于是退不能赏孤,施舍群萌,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立夫差为太子,使太子屯兵守楚留止,自治宫室:立射台于安里,华池在平昌,南城宫在长乐。阖闾出入游卧,秋冬治于城中,春夏治于城外,治姑苏之台。”可见,诗中荒榭是说姑苏台已经荒芜。另,“ 娥”指皱眉头的美女,此处指西施。吴国之亡,世人多归罪于西施,诗中“荒榭想 娥”正有此意,故崔道融《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为西施鸣不平,恰是其证。《全唐诗》作“荒树”,远逊于“荒榭”。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秦韬玉《题竹》:

削玉森森幽思清,院家高兴尚分明。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寒宜雨声。斜对酒缸偏觉好,静笼棋局最多情。却惊九陌轮蹄外,独有溪烟数十茎。

《十抄诗》卷下秦韬玉《题竹》:

削玉森森幽思清,阮家高兴尚分明。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寒宜雨声。斜对酒缸偏觉好,静笼棋局最多情。却惊九陌轮蹄外,独有溪烟数十茎。

按,“阮家”与“院家”虽一字之差,且于格律无碍,但意义迥异,故不得不辨。“阮家”即“阮舍”,如唐卢纶《酬赵少君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诗:“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唐戴叔伦《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诗:“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晋书·阮咸传》:“(咸)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贫。”而“院家”乃指狱卒,如《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正月)廿日,当院纲维更作一状,差惟正及院家使报当州军事押衙张咏宅去。”又“(二月)十七日,为与崔押衙留状一封,嘱着院家”。《夹注名贤十抄诗》释子山注:“《晋书》:‘阮籍兄子阮咸,字仲容,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故当作“阮家”为是。此联出句云“削玉森森”,对句言“阮家高兴”,皆扣诗题之“竹”字,而“院家”与“竹”无涉,故《全唐诗》作“院家”甚不可取。

《全唐诗》和《十抄诗》存在不少异文,这是客观事实。诚如日本学者冈田千穗所言:“作为存世的唐人七律选本,《十抄诗》显然较中国文献为早。从唐人七律选本的角度来看,《十抄诗》也远早于日本的同类选本。”[21]正因如此,《十抄诗》才会保留了一些《全唐诗》漏收的唐人七律,才会有不少与《全唐诗》或其他版本不同的地方,显示出了在校勘方面的价值。不过,虽然《全唐诗》考核未精,但《十抄诗》也有不少远不及《全唐诗》之处。本文所录十四处异文中,《全唐诗》明显优于《十抄诗》的有八处,《十抄诗》胜过《全唐诗》的有六处。所以,《十抄诗》对《全唐诗》的校勘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但也不可过于热捧,更不应该贬低《全唐诗》的文献价值。那种认为“《全唐诗》中有的异文比《十抄诗》更为精致,可能已经后人加工润色,《十抄诗》提供的另一种版本也许就是最初面目”[22]的观点实际上是比较危险的。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注释】

[1]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中华经典诵读对大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培养的价值(ZC125—64)。

[2]程富季:《〈全唐诗〉收诗知多少》,《咬文嚼字》,2011年第8期,第53页。(www.xing528.com)

[3]刘师培:《读全唐诗发微》,《国粹学报》,第46期,1908年,第1页。

[4][高丽]释子山夹注、査屏球整理:《夹注名贤十抄诗·说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5][日]冈田千穗:《〈十抄诗〉及其注本的文献价值》,《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1辑,中华书局,2005年,第73—90页。

[6]《读全唐诗发微》,第3—4页。

[7]《夹注名贤十抄诗·说明》,第2页。

[8]本文所说的“韵”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平水韵》的106韵韵目,下同。

[9]本文所据《全唐诗》版本均为(清)彭定求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下文不再一一注明。

[10]王力:《诗词格律概要》,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11]《全唐诗》,第17册,第6718页。

[12]本句平仄格式可以有两种分析,即“ 仄仄平平”或“ 平仄”。若为前者,则“看”字为平声“寒”韵,韵脚;若为后者,则“看”字为去声“翰”韵,非韵脚。

[13]《诗词格律概要》,第25—26页。

[14]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531—1532页。

[15]《古代汉语》,第1534页。

[16](明)杨慎著、王仲镛笺证:《升庵诗话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135页。

[17](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3—34页。

[18]杨为刚:《朝鲜〈十抄诗〉对〈全唐诗〉的校勘意义》,《长江学术》,2012年第4期,第142页。

[19]《全唐诗》,第17册,第6718页。

[20]《朝鲜〈十抄诗〉对〈全唐诗〉的校勘意义》,第143页。

[21]《〈十抄诗〉及其注本的文献价值》,第82页。

[22]《朝鲜〈十抄诗〉对〈全唐诗〉的校勘意义》,第14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