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唐诗》和《十抄诗》对仗异文比较

《全唐诗》和《十抄诗》对仗异文比较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准此,我们可以借助对仗来比较《全唐诗》和《十抄诗》部分异文的优劣。按照律诗对仗的要求,一般颔联、颈联要用对仗,尽管“蜂腰体”律诗的颔联不用对仗,但从上文的平仄情况来看,原诗并不是“蜂腰体”,所以颔联也应对仗。这首诗涉及到对仗问题的异文是《全唐诗》的“风回”和“月落”、《十抄诗》的“春风”和“落月”。

《全唐诗》和《十抄诗》对仗异文比较

律诗的对仗,一般是用在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但在初唐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时,颔联的对仗是比较自由的,直到王维杜甫,颔联还有不用对仗的[15]。此外,即使是在律诗已经定型以后,律诗的对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些变例的。《升庵诗话》云:“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集中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僧皎然有《访陆鸿渐不遇》一首云:‘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到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虽不及太白之雄丽,亦清致可喜。”[16]这是五言律诗不用对仗的特殊情况。《诗人玉屑·诗体》有所谓“蜂腰体”、“偷春体”者,其中“蜂腰体”只有颈联对仗,“偷春体”虽有两联对仗,但不是中间两联,而是首联和颈联[17]。不过,作为律诗习作范式的《十抄诗》中虽有十二首“蜂腰体”律诗选录,但并没有“偷春体”与不用对仗的体制。准此,我们可以借助对仗来比较《全唐诗》和《十抄诗》部分异文的优劣。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秦韬玉《春游》:

选胜逢君叙解携,思和芳草远烟迷。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春引美人歌遍一作板熟,风牵公子酒旗低。早知有此关身事,悔不前年住越溪。

《十抄诗》卷下秦韬玉《春游》:

还胜逢君叙解携,思和芳草远烟迷。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春引美人歌调熟,风牵公子酒旗低。早知未有关身事,悔不前年住越溪。

此联异文“歌调”与“歌遍”无法依据平仄区分出优劣,因为“调”和“遍”在这里都是仄声。但从对仗角度分析,《十抄诗》“调”字明显胜于《全唐诗》的“遍”。出句“歌调”指的是“歌曲的调子”,正与对句“酒旗”形成工对,而“歌遍”远不及此。所以有人认为“遍”应为“调”之讹字[18]

《全唐诗》卷六百五十八罗隐《东归途中作》:

松一作村橘苍黄覆钓矶,早年生计近年违。老知风月终堪恨,贫觉家山不易归。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买臣严助精灵在,应笑无成一布衣

《十抄诗》卷下罗隐《东归途中》:

松橘苍黄覆钓矶,早年计近老年违。知风月生终堪恨,贪觉家山不易归。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买臣严助精灵在,应笑无成一布衣。

上文已从平仄角度分析过“老知风月”和“知风月生”这一处异文,这里再依据对仗规律来看一下。按照律诗对仗的要求,一般颔联、颈联要用对仗,尽管“蜂腰体”律诗的颔联不用对仗,但从上文的平仄情况来看,原诗并不是“蜂腰体”,所以颔联也应对仗。如此,则出句的“老知风月”正与对句的“贫觉家山”形成工对,《全唐诗》作“老知风月”明显优于《十抄诗》的“知风月生”。(www.xing528.com)

《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三李山甫《菊》:

篱下霜前偶得存,忍教迟晚避兰荪。也销造化无多力,未受阳和一点恩。栽处不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尊。陶潜殁后谁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十抄诗》卷下李山甫《菊》:

篱下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也销造化几多力,未受阳和一点恩。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尊。陶公死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这首诗的异文有几处,仅就“几”与“一”来看,二字皆为仄声,于格律无碍,所以无法依据平仄断其优劣。但从对仗角度来看,“几”与“一”为数词对,“几多”与“一点”又均表数量,对仗工稳;“几多力”与“一点恩”同为偏正结构,而“无多力”则为动宾结构,不能与“一点恩”形成工对,故《全唐诗》的“无多”不及《十抄诗》的“几多”。有趣的是,《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七罗隐《登高咏菊尽一作李山甫诗》尽管与李山甫《菊》诗有异文,但颔联恰作“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19],应该是有力的证据。

《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九李群玉《黄陵庙》:

小姑一作孤,一作袁。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一作啼妆,一作明妆。自一作共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一作东风近暮吹芳芷,月落一作落日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一作如黛,一作愁绝。隔湘川。

《十抄诗》卷下李群玉《黄陵庙》:

小哀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共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东风日暮吹芳芷,落月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绝隔湘川。

这首诗涉及到对仗问题的异文是《全唐诗》的“风回”和“月落”、《十抄诗》的“春风”和“落月”。依据律诗的对仗要求,即使是“蜂腰体”,也要求颈联必用对仗,所以比较《全唐诗》和《十抄诗》的颈联后不难发现,《全唐诗》出句“风回”与对句“月落”对仗极其工稳,而《十抄诗》出句“春风”与对句“落月”虽可视为对仗,但远不及《全唐诗》工稳,二者优劣自然可辨。杨为刚认为《十抄诗》“东风”与“落月”对仗,故优于《全唐诗》的“落月”[20],我们不敢苟同,理由有二:其一,该诗颈联出句首二字《全唐诗》实作“风回”,而“风回”正与对句“月落”对仗工稳;其二,出句“风回日暮”和对句“月落山深”又都是句中自对的对仗结构,所以远比《十抄诗》的“东风日暮”和“落月山深”巧妙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