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下剧场活动的感知形式之变

当下剧场活动的感知形式之变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当代的伦理转向的意味,正在于此。“中国人引进西方戏剧,明显带有为我所用的目的。”在当时的状况下,戏剧创作的存在方式与行为原则之间建立起了它的同一性,它具有了一种伦理的维度。这里使用的西方“伦理”一词的含义,ethics,它是联系生活整体来考虑道德维度的一种思考方式。当我们谈论一种现象时,我们需要面对的不是判断本身,而是人们如何使用做判断的概念标准或者驱动判断的言说方式。

当下剧场活动的感知形式之变

法国哲学家朗西埃提出了今天发生在美学政治上的伦理转向问题:“伦理转向意味着在今天,有一种逐渐增长的趋势,让政治和艺术从属于关于其原则和实践结果的正确性的道德判断。”[2]

他接着写道,他并不相信为此叫好有什么理由,因为伦理是一种思考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在环境,即存在方式与行为原则之间建立了一种同一性[3]。而当代的伦理转向的意味,正在于此。

联系到我们今天要谈的戏剧“二度西潮”的现象[4]。从20世纪80年代“一度西潮”,到今天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直接大量购买、引介西方的剧团,参与到各地文化市场行为里,比如“××国际戏剧节”或是各个城市大剧院的常规剧目演出里的一股“西潮”。与此同时,我们的主流剧场实践仍旧维续着国有院团舞台方式,与这一股潮流并无太多呼应。这种存在的理所当然与行为实效之间的完全不同一性,是否有一个至今没有完成的伦理转向问题呢?(www.xing528.com)

如果我们视野再拉开一点,把自五四以降搬演、改编西方剧作的状况称作“前西潮”的话,不难看到,那波潮流肩负载道与启蒙的功用远胜于今。“中国人引进西方戏剧,明显带有为我所用的目的。”[5]而这个“用”专指什么呢?从最初偏好易卜生,确立写实主义戏剧观念,到迎来现代主义戏剧的滥觞,大量受西方影响的原创剧目出现,创作人出现,我们看到了外来新观念与本土力量的交融、混合与新质的生长。在当时的状况下,戏剧创作的存在方式与行为原则之间建立起了它的同一性,它具有了一种伦理的维度。这里使用的西方“伦理”一词的含义,ethics,它是联系生活整体来考虑道德维度的一种思考方式。[6]Ethics的起源ethos词源含有两层含义,它既是居留,也是存在方式,或对应于居留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对于道义伦理的言说先天脱不开它的存在方式,我们在面对事实怎样和应该怎样这样的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将这种现实的分离状况放到言说方式本身中去。当我们谈论一种现象时,我们需要面对的不是判断本身,而是人们如何使用做判断的概念标准或者驱动判断的言说方式。尤其在进入当下时刻,一个景观化社会图景中。因此反观今天,在这一波的全球引进风潮下,我们马上跨越了学习和启蒙阶段,进入到一个“疯狂引进”和“悬置于外”的景观并置的状态里,这里面恰是呼应了朗西埃的这个批判——关于伦理意义上同一性的建立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