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心引领,课文品析探讨

中心引领,课文品析探讨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品析中心句,理解字面意思。)7.师问:课文中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三)品析全文,突破中心。a.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最能展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词句,重点赏析这些词语,并用朗读述说出这种情感。

中心引领,课文品析探讨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一幅幅乡村图景,整体感知乡下人家生活之美。

(二)品析中心句,理解字面意思。

1.师:文中有一句话精确地表现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评价,是哪一句呢?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请学生自由读这句话,体会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乡下人家怎样的情感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向往、热爱。

5.感情朗读中心句,使文字描绘的画面鲜活起来、丰富起来。

6.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为:独特,特别、独有、与众不同的;迷人,漂亮、吸引、有魅力的意思。)

7.师问:课文中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五字词组概括并板书:屋前瓜藤绕、门前花轮放、屋后春笋冒、鸡鸭觅食叫、院落晚餐闹、秋夜虫儿唱)

8.质疑,过渡:这一幅幅普通、常见的乡下人家图景为什么会给人独特、迷人的印象呢?让我们从作者的描述中找到答案。

(三)品析全文,突破中心。

1.重点讲读第一自然段,以此为例子掌握学习方法来体味“独特、迷人”的意境

①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段,想象:“屋前瓜藤绕”是一道怎样的独特、迷人的风景?

默读全段,找出最能体现“屋前瓜藤绕”独特、迷人的语句。

③课件出示重点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④赏析重点句:

a.师问:这句话中,什么比什么可爱呢?(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b.师追问:仅仅就是有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就显得可爱了么?

c.(课件再次回到导入部分的两组对比图片)看图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

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说说在哪儿看到过什么样儿的装饰,感觉如何?

d.师再问: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这些瓜果呀、瓜藤呀、叶子呀是装饰而且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再次让学生看对比图,谈感受和体会)

e.师启发:我们能不能把乡下人家屋前的“别有风趣的装饰”迁移到城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旁或是放到“竖着的两根大旗杆”下呢?(深入体会“独特”“迷人”的含义)

⑤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情感:这就是作者首推的第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图,品读语句,让我们也不得不陶醉其中,随着作者的笔触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⑥小结学习方法: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抓重点词句)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美读时表达(独特)情感。第二个环节抓重点语句的学习,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描写乡村生活的习作特点。

2.运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其他段落,继续体会“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

①将学生按照学习兴趣分成五个组,每组承担一个段落的学习任务,按照[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抓重点词句)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美读时表达(独特)情感)]的学习方法,研读本组同学喜欢的段落,继续感悟中心句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②各组开展合作学习,教师相机下到各组进行点拨。

3.各学习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交流重点: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体会的美用朗读体现出来吗?(各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组的同学也可提问并参与讨论,还可用“评读、赛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课堂预设】(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现相关的图片、文字)

①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sháo)药、凤仙、鸡冠(guān)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a.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最能展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词句,重点赏析这些词语,并用朗读述说出这种情感。

b.(教师围绕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促使学生与文本对接、与作者心灵交流)师问:“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到底是怎样开放的呢?

师再问:“朴素与华丽”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作者称赞乡下人家门前种的花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呢?

c.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与感悟,表达赏析重点语句后产生的对乡下人家的独特情感。

d.学生评读、赛读。(www.xing528.com)

②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a.学生谈感受、并朗读。

b.抓住“成群地”“探”等词语来体会生动形象地表达手法。

如,用换词训练法,把“探”字替换成“钻”字,让学生比较哪个词语更贴切、更形象生动些。

c.启发想象:雨后春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d.有感情朗读,试着读出心中那独特的、迷人的春笋图景。

e.试背。

③学习“鸡鸭觅食图”(第三、四自然段)

a.朗读,边读边想象鸡鸭觅食的场面。

b.抓住“大踏步”“不时”“扎到”“从不吃惊”等词语体会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法。

c.有感情朗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出情感,表达出对乡村人家的喜爱之情。(采用多种训练形式帮助学生读好语句)

④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田园风景画。

a.朗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b.讨论:不过就是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为什么作者把它说成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呢?

(启发学生抓住“搬”“天高地阔”等重点词语来谈体会)

c.引读,读出惬意、无拘无束、简单快乐的感受。

⑤学习“秋叶虫儿唱图景”。

a.出示句子:“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让学生自由练读,模仿好听的、欢乐的纺织娘歌声

b.师问:课文是怎样评价这歌声的?(好听,赛过催眠曲、能让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c.指导感情朗读。

师激情1:秋天夜里,听着纺织娘动听的歌声,进入到甜蜜的梦乡,这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呀!听,纺织娘在屋前的瓜架上又唱起了动人的歌——

生读,读出两个感叹号的韵味。

师激情2:那歌声真动听,赛过催眠曲,不信,你听——

生再读,读出乡村生活的美好。

师激情3:那歌声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你听——

生再次读,读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d.打擂台比赛读全段(学生自由找对手)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品中心句,总结归纳,提升情感。

教师引领过渡:多么迷人的乡下风光呀!你们用你们的读声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画面,请再次用你们的读声告诉我:

1.出示句子,齐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指名用句式说出自己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思考)

乡下人家,不论__________,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早晨、晚上;春夏秋;竹林、小河、屋前、房前、屋后、院落)

3.再次齐读此句,提炼中心。

这么美的乡下人家怎么能不让我们(热爱)?怎么能不让我们(向往)?怎么不能让作者(赞美)?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潜移默化地渗透表情达意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