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国方式之争:萧规曹随到底有效吗?

治国方式之争:萧规曹随到底有效吗?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觉得“萧规曹从”是治理国家的好方法吗?萧何知道曹参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临死前向汉惠帝举荐了他。无独有偶,当年汉高祖刘邦病重的时候,吕后也向他询问过同样的问题,刘邦当时给出的答案也是萧何死后,曹参为相。曹参担任相国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使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历史上把这种行为叫作“萧规曹随”。

治国方式之争:萧规曹随到底有效吗?

你觉得“萧规曹从”是治理国家的好方法吗?说一说,你觉得曹参是个什么样的人?

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病死了,曹参听说了这个消息,吩咐家里的仆人说:“赶紧给我收拾一下行李,我马上要进京当相国了。”没过几天,汉惠帝刘盈果然派人来召曹参进京。

萧何

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丞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曹参年轻的时候当过管理监狱的小吏,萧何当时是他的上司。两人因为志趣相投,结成了好朋友。萧何知道曹参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临死前向汉惠帝举荐了他。无独有偶,当年汉高祖刘邦病重的时候,吕后也向他询问过同样的问题,刘邦当时给出的答案也是萧何死后,曹参为相。于是曹参顺利地登上了相位。

曹参当上相国后,并没有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而是天天请人喝酒、聊天。汉惠帝看到这种情形,感到很纳闷,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认为曹参嫌他太年轻了,所以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汉惠帝左思右想,总觉得心里没底,不免有些着急。

恰好曹参有个儿子叫曹窋(zhú),是朝中的中大夫(官名)。有一天,汉惠帝嘱咐曹窋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就说:‘高祖皇帝驾崩了,皇上现在又那么年轻,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可您天天只知道喝酒,什么事儿都不管。这样下去,能治理好天下吗?’看你父亲怎么说。”

曹窋接受了旨意,休假的时候回到家,照着惠帝的话一五一十地跟曹参说了。曹参一听,大发雷霆,指着曹窋的鼻子骂道:“你这种毛孩子懂个什么,国家大事哪里轮到你来指手画脚!”说着,叫仆人拿板子来,把曹窋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窋被父亲打骂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宫中,向汉惠帝大诉委屈。汉惠帝听了后更觉得莫明其妙了,不明白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

下了朝,汉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窋呢?他的那些话其实都是我教的。”曹参听了,立即叩头谢罪。汉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请直说吧!”

曹参说:“请陛下好好想一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英勇贤明呢?”

相关故事(www.xing528.com)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在萧何的举荐下,被刘邦拜为大将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他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可是他的一位家臣却偷偷地向吕后告了密。吕后想除掉韩信,又担心制服不了他,于是找来萧何商量,最后和萧何一起设计把韩信骗进宫,将其杀害在了长乐宫的钟室中。

汉惠帝立刻摇摇头,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

曹参又问:“那么,您觉得我的才能跟萧相国比,谁更强呢?”

汉惠帝笑笑说:“我觉得你应该比不上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得非常对。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才能又比不上萧相国,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越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说:“我明白了,是我错怪你了!”

曹参担任相国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使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历史上把这种行为叫作“萧规曹随”。

西汉初年,皇帝和大臣都信奉“黄老之术”,主张用“清静无为”的思想来治理国家。所谓“无为”就是尽量不要干涉老百姓生活,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丰功伟业和政治霸权。这种治国策略,非常适合汉朝初年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有力地促进了汉初社会经济的繁荣。曹参,就是推崇“黄老之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知识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