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崇文抑武:有效治国之道

崇文抑武:有效治国之道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防弊之政”的思想和实践逐步发展,最终导向了“崇文抑武”[2]的治国方略。宋太宗朝,“崇文抑武”原则基本确立,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央王朝所采用的具有纲领性质的治国方略”[5]。“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与“以文制武”的政治体制,是宋代兵学重要的观念和制度前提,从根本上决定了宋代军事的基本面貌,以及宋代兵学的特质和走向。

崇文抑武:有效治国之道

宋代立国于唐末五代半个多世纪的战乱之后,宋太祖本人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也是因袭了五代悍将的一贯做法,因此,随着统一战争的顺利推展,对于宋太祖君臣来说,如何结束唐末五代政权频繁更迭的乱象,建立长治久安的政权,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经过深刻的历史反思,宋初君臣认识到,藩镇坐大、武人专政是唐末五代乱局的根本原因,要想国祚长久,就必须杜绝这一隐患。因此,防范武将专权成为宋代建章立制的根本出发点。“防弊之政”的思想和实践逐步发展,最终导向了“崇文抑武”[2]的治国方略

宋太祖即位之初,着手任用文臣为知州,对于主政大臣,明确提出“宰相须用读书人”[3],这些都明白地显示出他倚重文臣治国的态度。但这一时期,由于政局不稳、边疆未宁,对武将的防范尚未导致严重的文武失衡,在军事决策、军事指挥、边将任用等方面,宋廷所依恃的还是武将:枢密院主要由武臣执掌,重要战争的战略部署与武将议定,北部边防更是委任久经战阵的宿将分区防守,给予较大的自主权。即便选文臣治大藩,也重点选取“儒臣有武干者”[4],如张齐贤、辛仲甫、王明等。

宋太宗朝,“崇文抑武”原则基本确立,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央王朝所采用的具有纲领性质的治国方略”[5]。太平兴国四年(979)和雍熙三年(986)两次北伐的失败,使宋太宗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初期的“志在恢复”转变为“守内虚外”。与这种转变相适应,“兴文教,抑武事”[6]成为新的施政纲领。一方面大兴文教:扩大科举取士规模,使大批儒生学士进入官僚队伍,成为封建统治的基干力量;通过拜谒孔庙,兴建崇文院、秘阁等表示对文儒的优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重用文人官吏,等等。另一方面则抑制武事:在北部边防,由进取转为防御,尽量减少军事冲突;加强对武将的防范,起用资望俱浅者掌管禁军;实行“将从中御”,加强对前线将领的控制和约束,等等。至太宗朝中期,“兴文教,抑武事”的效果已表现得十分突出,端拱二年(989),王禹偁上书指出,“自陛下统御,力崇儒术,亲主文闱,志在得人,未尝求备。大则数年便居富贵,小则数月亟预官常,或一行可观,一言可采,宠锡之数,动逾千万,不独破十家之产,抑亦起三军之心”。他担心崇儒会导致“授甲之士,有使鹤之言”,提出“减儒冠之赐,以均战士之恩”。[7]可见在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文武已经出现明显的失衡,“崇文抑武”已成定势。

宋太宗朝之后,“崇文抑武”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宋英宗时,蔡襄上书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8]这一局面继续发展,到宋神宗朝,文人政治已臻成熟,以至于文彦博会理直气壮地对宋神宗说,皇帝是“与士大夫治天下”[9]。(www.xing528.com)

“崇文抑武”治国方略之下,文臣武将地位日益失衡,文臣的势力不断扩张,武将的权力逐渐被侵削,最终在北宋中叶形成了“以文制武”的政治体制。一方面,文臣在枢密院中取得了绝对优势,武臣地位日益下降。据陈峰先生研究,北宋一代,文臣担任枢密使、枢密副使的人数和时间都远远大于和长于武臣,而从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到北宋灭亡,文官更是完全执掌枢密院达七十一年之久,占北宋全部时间的42.5%之多。[10]另一方面,武将在地方统兵体制中的地位也逐渐沦落。从宋太宗朝起,地方统兵官中开始参用文武,如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以参知政事赵昌言为“川陕两路都部署”,自王继恩以下的将领并受节度。[11]宋真宗朝开始起用一些文臣为经略使,统制沿边兵马,如咸平五年(1002),右仆射张齐贤一度被任命为“邠宁环庆泾原仪渭镇戎军经略使、判邠州。令环庆、泾原两路及永兴军驻泊兵并受齐贤节度”[12]。同年,又以邓州观察使钱若水为“并代经略使,判并州”。《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在此条记事中补充说明道:“上新用儒将,未欲使兼都部署之名,而其任实同也。”[13]也就是说,此时的经略使虽然未兼都部署之名,但实际职任已经是地方军事统帅。

宋仁宗庆历年间,随着宋夏战争爆发,“以文制武”体制正式确立。庆历元年(1041),宋廷分陕西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分别以文臣韩琦、王沿、范仲淹、庞籍为诸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以禁军高级将领李昭亮、葛怀敏等为副都部署。至此,以文臣为“帅臣”,以武将为“将官”,“以文制武”遂成定制。这一体制确立以后,被其后的宋朝历代君臣奉为祖宗成法。宋哲宗时,刘挚即指出:“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节制,出入战守,唯所指麾。国家承平百有二十余年,内外无事,以其制御边臣得其道也。”[14]南宋时期,虽然战事频仍,武将的地位一度有所提高,但防范武将、“以文制武”依然是最重要的政治规则之一。

“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与“以文制武”的政治体制,是宋代兵学重要的观念和制度前提,从根本上决定了宋代军事的基本面貌,以及宋代兵学的特质和走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