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之仁术:清代韬略揭示康熙治国之道

康熙之仁术:清代韬略揭示康熙治国之道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熙自幼勤于攻读儒家学理,尤喜读《尚书》,认为它是“记载帝王道法”之书,他的思想深受其影响,以儒家“仁”术为其治术之核心。康熙一怒之下,令将得银者一律革职,但思前想后,又改变了处罚方式,仅将户部尚书希福纳革职,其余限期退赔。康熙晚年吏治更加宽松,对指责、参劾贪官的官员反谓之过于残酷。康熙为政宽仁的目的在于收拾民心。康熙如愿以偿,便对有关人员严加问处,结果内阁五名大学士除王熙外,全部革职。

康熙之仁术:清代韬略揭示康熙治国之道

康熙自幼勤于攻读儒家学理,尤喜读《尚书》,认为它是“记载帝王道法”之书,他的思想深受其影响,以儒家“仁”术为其治术之核心。

儒家主张“修身”,借以感召臣下,推己及人。康熙很注意自身的修养,他勤于政事,厉行节约,作风严谨,是世代流芳的皇帝之一。康熙三十年(1691),他曾对自己作过一个客观的评价:“我执政三十年,晚睡早起,有奏折立即答复,有时有要紧事,就点起蜡烛来研究判断。”这并非自诩之词,史载他右手染病不能写字之时,宁用左手批旨,也不让别人代劳。康熙的生活也极俭朴,宫廷各项开支都比前朝锐减。康熙的五十大寿,廷臣恭进万寿无疆屏,他只将屏上诗词抄录,而将屏风退还。其律己之精神实为可贵。

康熙不仅自己现身说法,他还努力培养清廉官员的典型,于成龙、傅拉塔就是名震一时的廉官,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清廉总督”。

康熙对己要求严格,对臣下却比较宽容。他主张“治天下之道,当以和平为贵也”“治国之道,莫要于宽舒”“治天下务以宽仁为尚”。在《宽严论》里,他又强调“政治之本在宽仁”“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为君之道,要在安静,不必矜奇立异,亦不可徒为夸大之言”。

他很注意减轻百姓负担,几乎“一年蠲及数省,一省连蠲数年”,到康熙四十九年为止,蠲免赋税总额达亿两白银

对于有问题的官吏,也是教育多于惩处。

每当督抚上任,他都要嘱咐:“安静则为地方之福。凡贪污属吏先当训诫之,若始终不悛,再行参劾。”

对高级官吏虽进行周密的考察,但处分并不严重,有的则予以宽免。(www.xing528.com)

广西巡抚郝浴侵欺库银九万余两,以其向来“洁己奉公”“清廉爱民”“从宽悉免追取”。户部官员受买办草豆人贿赂,得银者一百七十余人,侵银六十四万余两。康熙一怒之下,令将得银者一律革职,但思前想后,又改变了处罚方式,仅将户部尚书希福纳革职,其余限期退赔。康熙晚年吏治更加宽松,对指责、参劾贪官的官员反谓之过于残酷。

对于不满清朝统治的汉族知识分子,康熙的原则也是宽待,他在世时只发生了两起“文字狱”,前一起“明史案”发生在鳌拜当政时,亲政后只有晚年的戴名世《南山集》案。

康熙为政宽仁的目的在于收拾民心。他利用儒家的“仁”术,将君臣子民的关系染上平等应对的色彩,视臣民为与自己具有同等价值品位和人格高度的人,通过修己、爱人,来换取臣民加倍的回报,使政治、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康熙也有严的时候,他也讲要“宽严相济,经权互用”,就是要宽严相补充,讲原则,也要讲灵活。按照法家的观点,皇帝应该抱法、守势、用术,来保证自己皇权的专一与稳定。康熙用严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当他得知大学士明珠权高位重,结成党羽,侵犯皇权,立即重开禁止已久、被视为扰民政策的“风闻纠劾之例”,鼓励御史可以捕风捉影地举报,不需实据。此举一开,许多视明珠如虎罴的科道官员立刻闻风而动,纷纷将矛头指向明珠。

结果明珠被查有专权妄为、市恩立威、结党纳贿、货官鬻职、贪污河银等多项大案。康熙如愿以偿,便对有关人员严加问处,结果内阁五名大学士除王熙外,全部革职。事后,康熙告诫臣工:“以后大小官员,都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改掉坏毛病,廉洁奉公,各尽其职,才能对得起我顾全大局、牟新政治的意图。”由此可见,他所用之“严”是用以辅“宽”的。“宽大”是其一贯的作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